約翰福音 13:21~30
13:21耶穌說了這話,心裡憂愁,就明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賣我了。」
13:22門徒彼此對看,猜不透所說的是誰。
13:23有一個門徒,是耶穌所愛的,側身挨近耶穌的懷裡。
13:24西門彼得點頭對他說:「你告訴我們,主是指著誰說的。」
13:25那門徒便就勢靠著耶穌的胸膛,問他說:「主啊,是誰呢?」
13:26耶穌回答說:「我蘸一點餅給誰,就是誰。」耶穌就蘸了一點餅,遞給加略人西門的兒子猶大。
13:27他吃了以後,撒但就入了他的心。耶穌便對他說:「你所做的,快做吧!」
13:28同席的人沒有一個知道是為什麼對他說這話。
13:29有人因猶大帶著錢囊,以為耶穌是對他說:「你去買我們過節所應用的東西」,或是叫他拿什麼賙濟窮人。
13:30猶大受了那點餅,立刻就出去。那時候是夜間了。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約13:23 有一個門徒,是耶穌所愛的,側身挨近耶穌的懷裡。

 

3. 默想分享
(1)v21「耶穌說了這話,心裡憂愁。」「心裡憂愁」,原文就是「靈裡慌亂」,不知所措。這裡是一個表現耶穌「人性」的經文。包括後來用完最後的晚餐,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太26:27~28「就憂愁起來,極其難過,便對他們說:我心裏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裏等候,和我一同警醒。」、路22:44「耶穌極其傷痛,禱告更加懇切,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一般解經學者都會說耶穌是神子,但也是人子,道成肉身之後,一樣會有人肉身的軟弱、人性的軟弱,只是耶穌選擇不犯罪,選擇一生凡事順服天父旨意的道路。我們在約翰福音 這裏看到比較多的,就是耶穌對猶大的愛,實在很多。包括為猶大洗腳,與猶大吃最後的晚餐,包括一再的暗示猶大與暗示其他門徒,一再給機會勸猶大悔改。耶穌揀選猶大,與猶大相處三年半,給猶大許多的機會,心裏為猶大憂傷,難過,但仍阻止不了猶大的犯罪,這也給我們警惕。神一再給我們機會,使用我們的服事,把我們帶在身邊,照顧我們,供應我們,但這一切,都是要勸醒我們不要「濫用恩典」,不要「試探神的底限」,不要「叫聖靈擔憂」,不要用服事取代生命的對付,不要逃避耶穌的洗腳洗淨內心,趁早醒悟悔改,不要走猶大的道路。

v22「門徒彼此對看,猜不透所說的是誰。」、v26「耶穌回答說:我蘸一點餅給誰,就是誰。」耶穌就蘸了一點餅,遞給加略人西門的兒子猶大。」這裏耶穌已經明講暗講了:「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賣我了…,我蘸一點餅給誰,就是誰。」但是猶大仍不醒悟,大家看見了也沒有懷疑是猶大。這裏叫我們很希奇,可能是猶大是管錢的,是被大家信任的,而且猶大跟大家在一起三年半的時間,陪大家一起服事、放下一切、跟隨耶穌、醫病、趕鬼、傳福音、為人施洗…,有同梯的革命情誼。外面做的動作全都一樣,不一樣的是猶大的內心,是別人看不到的,而且不是一下子就犯罪,而是日積月累。平時就從偷奉獻開始,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小罪變成大罪,小貪變大貪,小信變不信。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天天洗腳,天天悔改的原因,天天向神完全敞開,求聖靈光照,寶血潔淨。因為人自己是靠不住的,不能因為我們的「服事」而被稱為義,而是因為我們真正悔改的內心。麥子與稗子同時存在教會裏面,真信徒與假信徒一起成長,但到了審判的日子,二者要被分別出來。我們都不喜歡猶大,但要清楚猶大的問題,不要不知不覺就變成了猶大,卻不自知。「讓主洗腳」與「不讓主洗腳」,命運的結局天差地遠。

(2)v23「有一個門徒,是耶穌所愛的,側身挨近耶穌的懷裡。」這裏「耶穌所愛的門徒」,一般學者都認為應該就是「作者門徒約翰」。約翰的天性,是一個非常脾氣火爆的「雷子」(可3:17),他曾禁止別人奉耶穌的名趕鬼(可9:38),又要求主吩咐火從天降下「燒村」(路9:51~56)。這樣一個脾氣火爆的人,在跟隨主三年半,最後成為一個「有愛的門徒」。在四卷福音書中,我們可以從約翰福音 處處看見約翰不只是記述耶穌生平,更重要的是約翰總是能夠很深入的體會到耶穌的內心,這是一個非常貼心的門徒。約翰的跟隨主,不在於他的服事成績多棒,而是他結出了「愛的聖靈果子」。用猶大來比較,猶大作了約翰所有的一切外面服事,但是猶大完全是「老我作主」,沒有活出一點「聖靈的果子」,最後與神無分,被砍下燒了。生命比服事重要,從生命所結出的果子來印證我們的生命到底如何?約翰與猶大,正是提醒我們的借鏡。

v27「他吃了以後,撒但就入了他的心。耶穌便對他說:你所做的,快做吧!」有不少人用這節經文來怪耶穌害了猶大,其實不了解經文。康來昌牧師:「不要忘了,13:2就講了,『吃晚飯的時候,魔鬼已將賣耶穌的意思,放在西門的兒子加略人猶大心裡。』同樣一件事情,神在掌權,魔鬼也在做,我們自己也在決定。我覺得,這句話最好的解釋是,耶穌這個動作是『愛』的動作。波阿斯對路得說:『你到這裡來吃餅,將餅蘸在醋裡。』(得2:14)蘸餅是一個愛的動作,是一個揀選的動作,是一個希望用愛來挽回你的動作。可是猶大我們不大能分析他的心裡狀況,但在耶穌這個愛的動作中,他就決心不信上帝了。」耶穌是因為神的時候到了,才會說:「你所做的,快做吧!」而撒但入猶大的心,不是別人害的,而是自己裏面老我的私慾,給魔鬼可趁之機。

 

4. 今天的回應
如果是法利賽人要陷害耶穌,我想耶穌的心不會這麼傷痛,但是換作是日夜相處的門徒猶大要賣耶穌,可想耶穌的心情有多麼的沈痛了。這也是一個很深奧的神學問題,為什麼耶穌選擇猶大成為門徒?還讓他管錢?為什麼猶大跟隨了耶穌三年半,竟死不悔改,最後滅亡?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世上,成為人子,為世人作了榜樣與見證,又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但顯然耶穌也無法改變每一個人,因為神尊重每個人的自由意志。就算是聖靈,也是只能「在心裏感動人」,卻無法勉強人。魔鬼卻可以慫恿人隨時所慾,不必理會上帝的旨意。事實上魔鬼不需要欺騙人聽牠的話,牠只要引誘人「勇敢作自己想做的」就夠了,因為人若不肯聽從神的話,就是「敵擋神的」。這世上的國只要二種:神的國,與「不是神的國」,不管人選擇聽魔鬼的或聽自己的,都與神的國無分,唯有我們將生命主權交出,甘心順服神的旨意,才能成為真正的「天國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