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13:1~11
13:1 逾越節以前,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
13:2 吃晚飯的時候,魔鬼已將賣耶穌的意思放在西門的兒子加略人猶大心裏。
13:3 耶穌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他手裏,且知道自己是從 神出來的,又要歸到 神那裏去,
13:4 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
13:5 隨後把水倒在盆裏,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
13:6 挨到西門‧彼得,彼得對他說:「主啊,你洗我的腳嗎?」
13:7 耶穌回答說:「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
13:8 彼得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
13:9 西門‧彼得說:「主啊,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
13:10 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
13:11 耶穌原知道要賣他的是誰,所以說:「你們不都是乾淨的。」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約 13:8 彼得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
13:10 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

 

3. 默想分享
(1)v1「逾越節以前,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逾越節,就是耶穌最後的晚餐,一般對觀福音會提到的就是耶穌主領的「聖餐」,但是在約翰福音 卻沒有提到聖餐,而是提到另一件事,就是洗腳。「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誰是屬耶穌的人?耶穌避開群眾,單獨與12門徒共享「最後的晚餐」,並且為他們洗腳,所以看起來「屬耶穌的人」,就是跟隨主到底的「門徒」。只是這12位門徒中,有一位是要即將賣主的猶大,耶穌在這裏「明示、暗示」不斷提醒,給猶大機會可以悔改,但是猶大至終還是選擇了不歸路。所以我們不但要成為忠心跟隨主到底的「門徒」,成為「屬於主的人」,還要能夠堅持到我們離世的那一刻,否則晚節不保,就會「前功盡棄」!信仰不是短跑衝刺,而是馬拉松,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忍不下去的,前功盡棄。

v2「魔鬼已將賣耶穌的意思放在西門的兒子加略人猶大心裏。」猶大賣主,我們要怪魔鬼嗎?當然可以怪魔鬼,但是怪魔鬼有用嗎?如果人不聽魔鬼的話,魔鬼又能奈我何?所以魔鬼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猶大最大的問題,一、他並沒有真正的相信神,即使他做了一切跟門徒一樣的服事與宗教行為,但是聖經上說他從起初就是不信的。這給我們很大的提醒,不是會服事,會參加聚會、會傳福音、會醫病趕鬼,就一定是得救的,而是神才會知道誰裏面是真正的相信,誰是不信的。二、猶大另一個最大的破口,就是貪婪,平時就先貪奉獻裏面的小錢,小貪變成大貪,把主都給賣掉了。人裏面如果沒有貪,沒有不信,魔鬼根本無機可趁。猶大的失敗,是魔鬼勾結他心中的「老我」,裏應外合,變成魔鬼的工具。三、耶穌一再給猶大機會,帶在身邊,聽主的道,看主的神蹟,還為他洗腳,但神如此的愛他與憐憫他,也挽回不了他。我們不信與沈淪,不要只會怪魔鬼,怪上帝,因為最終都是自己找的。當然除了魔鬼與猶大裏應外合,我們看見上帝在這裏,也允許這事發生,把咒詛變成祝福,成就耶穌的拯救之功。只是猶大死不悔改,終必沈淪。

v3~11耶穌為門徒洗腳,洗腳在猶大人的習俗裏面,是屬於最卑賤的僕人的工作。因為猶太人穿涼鞋,整天在外腳是最髒、最臭的地方,所以進屋吃飯之前,通常會由最卑賤的僕人來作洗腳的動作。我認為這應該是在最後的晚餐前,耶穌竟然主動擔任起卑賤僕人的角色,為門徒洗腳。這個動作嚇壞了所有的門徒,但只有彼得跳出來講話,二次拒絕耶穌:「主啊,你洗我的腳嗎?」、「你永不可洗我的腳!」耶穌卻回他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有許多人把耶穌為門徒洗腳,解釋為領袖要學習耶穌,願意謙卑「服事眾人」,這當然也是對的,但是按照上下文,洗腳的意義遠不僅於如此,如果沒有深入默想,我們就錯失了最重要的真理。v10「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什麼是洗澡?什麼是洗腳?不是表面的字義,而是有屬靈重要的意義。

(2)洗過澡的人,有解經學者解釋就是因為信心接受悔改的洗禮,接受主的寶血潔淨與救贖,就是洗過澡的人,這是第一個階段,從罪惡與罪的權勢中得著釋放,是一次性的。洗腳則是第二個階段,是生命要繼續成聖,繼續潔淨,是持續性的,是每天的事。因為我們天天都可能會犯罪,或是沾染污穢,甚至回到罪中打滾,所以洗腳是天天時時的工夫,就像我們的悔改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要天天、時時,不斷的悔改與更新。洗腳潔淨我們的生命,就是天天讓主的話、主的靈、主的寶血不斷洗淨、更新我們的生命。如果我們不肯接受主的服事與洗腳,我們就「與神無分了」!也就是「與神沒有關係」!這是何等重要的一件事!我們都很喜歡服事、服事、服事,在服事中得到肯定、認同、價值、存在感,但是我們卻通常不肯「讓主服事我們」,就像彼得一樣。但這裏說,如果我們不先對付自己的生命,我們就與神無分,與神無關了。很多人以為信主受洗就等著進天堂,但是卻忽略了整本聖經的啟示,我們仍然需要天天接受主話話與聖靈的光照,天天悔改、天天求主寶血與話語潔淨,這是天天的工夫,否則我們何來服事?一旦與神無分,連自身都難保了。

為什麼接受主的服事這麼困難?因為要面對的就是我們的罪、我們裏面的黑暗,我們的羞恥,我們最真實的一面。一般人喜歡用「包裝過的好行為」,或是「一大堆優秀的宗教功德成績」,來包裝自己,來到神的面前,覺得自己還不錯,是個好基督徒,因為我們「做這做那」,卻不敢面對「靈裏的問題」,其實這些人都是與神無分的,就變成像文士與法利賽人一樣了。一個真正謙卑的人,願意在主面前,去面對自己最髒、最臭、最羞恥、最敗壞的一切,攤在主聖靈的光照之下,誠實的面對自己,面對上帝,求主的寶血潔淨,讓神的話語來更新塑造我們,這樣神才能使用我們,我們才能夠「與神有分」!否則我們就會像文士法利賽人一樣,外面好看,是「粉飾的牆」,裏面卻是「死人骨頭」,沒有生命,封閉自己,不敢面對。卻用種種的功德與善行「掩飾敗壞」,不肯悔改與潔淨,最終主說:「我不認識你!」「與我無分!」恐怕,這是信主與服事主的人,最大的悲哀。我們讀這段經文,實在需要勇敢的心,天天誠實面對與悔改,天天潔淨與更新!

 

4. 今天的回應
我從小就非常的自卑,經常嫉妒其他比我好的人,不肯接納自己,因此若不是想要努力贏過別人,就是躲避面對挑戰。信主之後,根深蒂固的個性並沒有立刻改變,只是巧妙地轉化成利用更多的服事來討好別人,贏得別人的稱讚,或是暗暗與別人爭競比較,但同樣不肯誠實地向神「赤露敞開」,不肯接納一個破碎需要被接納與重新塑造的自己。直到最後神讓我離開所有的事奉禾場,允許我在失業與車禍中跌落谷底,開始天天在天未亮時呼求神的憐憫與話語安慰,經歷長時間的「曠野經歷」,神開始教導我用神的話語勝過恐懼、負面思想、自卑自憐、別人的眼光…,到如今仍然在經歷「天天心意更新而變化」。我過去如同彼得不敢把自己的腳交給耶穌,因為深感羞愧,但是在神的慈愛與接納之下,我才能經歷被接納與被修復的「新造生命」,而且這個過程是「天天現在進行式」,沒有一天我可以獨立,每一天我都更深地需要倚靠主!主並沒有因為我的失敗或罪惡推卻我,反而敞開雙手邀請我接受祂的洗腳與赦罪!法利賽人因為拒絕將自己交給神,耶穌責備他們:外面是粉飾的牆,裏面是死人骨頭了,求神幫助我們,勇敢向神敞開,接受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