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4:1~16
4:1 主知道法利賽人聽見他收門徒,施洗,比約翰還多,
4:2 (其實不是耶穌親自施洗,乃是他的門徒施洗,)
4:3 他就離了猶太,又往加利利去。
4:4 必須經過撒瑪利亞,
4:5 於是到了撒瑪利亞的一座城,名叫敘加,靠近雅各給他兒子約瑟的那塊地。
4:6 在那裏有雅各井;耶穌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時約有午正。
4:7 有一個撒瑪利亞的婦人來打水。耶穌對她說:「請你給我水喝。」
4:8 (那時門徒進城買食物去了。〉
4:9 撒瑪利亞的婦人對他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呢?」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
4:10 耶穌回答說:「你若知道 神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給了你活水。」
4:11 婦人說:「先生,沒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從哪裏得活水呢?
4:12 我們的祖宗雅各將這井留給我們,他自己和兒子並牲畜也都喝這井裏的水,難道你比他還大嗎?」
4:13 耶穌回答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
4:14 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
4:15 婦人說:「先生,請把這水賜給我,叫我不渴,也不用來這麼遠打水。」
4:16 耶穌說:「你去叫你丈夫也到這裏來。」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約 4:2 (其實不是耶穌親自施洗,乃是他的門徒施洗。)
4:14 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
3. 默想分享
(1)v2「其實不是耶穌親自施洗,乃是他的門徒施洗。」耶穌自己不為人施洗,而是交由門徒執行,其實他的門徒中有一位就是賣主的猶大。之後保羅在哥林多教會也是一樣,只記得為二個人施洗,他直接明講,因為他不要別人為他誇口說,我是屬保羅的。耶穌也是一樣,不要別人公開拿祂跟施洗約翰來作比較,變成競爭關係。保羅、彼得、亞波羅…,每一位都是服事主的僕人,哥林多教會卻有一群幼稚屬肉體的基督徒「分門結黨」,爭競比較。在這裏施洗約翰的門徒也犯了同樣的錯誤:「耶穌施洗的人數比施洗約翰多」,感謝主,施洗約翰清楚自己的角色與使命,為要高舉基督,預備道路。也感謝主,保羅能低調的地方就低調,不要引起不必要的爭競;但是該勇敢的地方他也勇敢,為要捍衛真理的純正。我們今天教會之間「分門結黨」的現象有過之而無不及,教會之間不相往來:「我是○○教派的、我是○○牧區的,我是○○小組的」,甚至教會禁止不同教會或小組之間彼此交通分享,專搞「你的、我的」,其實不都是神的嗎?不都是弟兄姊妹嗎?不都是事奉同一位天父嗎?我們是否有國度的心胸,可以看出我們是否明白真理?是成熟,還是幼稚?是屬聖靈,還是屬肉體?
因為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的愚昩,以色列人背叛了大衛家,立耶羅波安作以色列眾人的王,國家就此分裂成南北二國。撒瑪利亞就是北國的首都,與南國首都耶路撒冷經常被用來代表二個國家。因為聖殿在耶路撒冷,後來北國自立偶像,從此南北國在政治、宗教上分裂,又加上北國與異族通婚,被南國看不起,長久下來變成世仇,不相往來。又加上耶穌時代男人與女人比較男女授受不親,女人的社會地位比較卑賤的,所以耶穌去向撒瑪利亞婦人傳福音,是相當違反當時風俗民情與社會觀感的一件事。v4「必須經過撒瑪利亞」,其實耶穌往加利利去,不必經過撒瑪利亞,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這裏的「必須」,並不是人的必須,而是「神的必須」。我們看見因為世人犯了罪,帶來的墮落,人與神隔絕,人與人隔絕,不斷透過鬥爭、爭競、比較,甚至戰爭,想要消滅異己,壯大自我。不同教派彼此爭競排擠、不同性別、不同種族、不同宗教…,到處都是對立,都是撕裂,就跟今天的台灣一樣。耶穌來到世上,就要帶來「人與神和好,人與人和好」。和好的方法,不是政治、經濟、種族,而是聖靈與真理,使我們能夠消滅「老我當家」,謙卑「讓神作王」,合一與和好才有可能達成。
(2)耶穌事實上也是口渴,也是故意從水的話題開始引到福音的本質,耶穌就是生命的活水江河。一開始耶穌向婦人討水喝,婦人不斷拘泥在「種族不同、性別不同」的外在情景打轉。耶穌循序漸近,要婦人把眼光思想的焦點,從屬世界屬肉體的角度轉向「屬靈生命」的角度。一般人誤以為耶穌是先知,以為基督是政治上的救世主,耶穌不斷教導世人「改變焦點」,不要追求這世上的一切,要開始轉向「追求永恆屬靈的生命」。耶穌透過水的話題,慢慢揭開話題與序幕:「我就是生命的泉源」,「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水很重要,但比水更重要的,是我們靈魂因為罪惡永遠得不到滿足,就好像無底洞一樣,不斷追求世上慾望,卻永遠填不滿這個靈魂的破洞。我們就像雅各一生又騙又抓,老年時悲歎:「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創47:9)直到遇見神之後,才成為「神的王子」。
耶穌是活水,我們信主之人,不是受洗當天,而是「每一天、每時、每刻」,都必須連結於神,我們才能支取源源不絕屬靈的活水江河,成為我們靈魂生命的供應。我們必須先從神支取,我們才能成為「祝福的導管」,將神的愛與能力流露澆灌出去。很多教會高舉服事,卻沒有教導基督徒每天先來安息主懷,領受恩典,得憐恤、蒙恩惠,作我們隨時的幫助。不從神支取,我們給出去的肯定是「老我的血氣與私慾」,不但不能服事神,反而是在敗壞人。
4. 今天的回應
人真正的渴望,不是外在的,不是物質界的,而是靈魂深處的「饑渴慕義」。唯有靈性從主得著了滿足,我們才有「真安息」、「真平安」、「真喜樂」!可惜今天世人不追求靈性的滿足,卻只在物質的世界「飲鴆止渴」,結果「萬事令人厭煩,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傳1:8)終究越陷越深,甚至沈淪。耶穌傳講的八福之一是「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