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 72:12~20
72:12因為,窮乏人呼求的時候,他要搭救;沒有人幫助的困苦人,他也要搭救。
72:13他要憐恤貧寒和窮乏的人,拯救窮苦人的性命。
72:14他要救贖他們脫離欺壓和強暴;他們的血在他眼中看為寶貴。
72:15他們要存活。示巴的金子要奉給他;人要常常為他禱告,終日稱頌他。
72:16在地的山頂上,五穀必然茂盛(或譯:有一把五穀);所結的穀實要響動,如利巴嫩的樹林;城裡的人要發旺,如地上的草。
72:17他的名要存到永遠,要留傳如日之久。人要因他蒙福,萬國要稱他有福。
72:18獨行奇事的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
72:19他榮耀的名也當稱頌,直到永遠。願他的榮耀充滿全地!阿們!阿們!
72:20耶西的兒子─大衛的祈禱完畢。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詩 72:13 他要憐恤貧寒和窮乏的人,拯救窮苦人的性命。
72:14 他要救贖他們脫離欺壓和強暴;他們的血在他眼中看為寶貴。
72:17 他的名要存到永遠,要留傳如日之久。人要因他蒙福;萬國要稱他有福。
3. 默想分享
(1)v12~14 一位合神心意的君王,如果明白神的旨意,能體會天父的心,就會把重心特別放在神最關心的事上:
搭救窮乏人與無人幫助的困苦人(v12)
憐恤貧寒人與窮乏人、拯救窮苦人的性命(v13)
救贖他們脫離欺壓與強暴之人,顧惜他們的性命(v14)
如果按照世俗人的眼光來看,這些窮乏人、困苦人、貧寒人…,他們屬於社會上的弱勢與底層,好像是國家社會的累贅,不但無法增加君王的府庫,而且還要浪費國家的資源來救濟幫助他們。對於善於計較與功利導向的領袖來說,這是一群「可被丟棄與犧牲的對象」,屬於「沒有價值」的一群人。事實上南國北國有許多的君王,只在乎自己的宴樂或是前途,根本忽視甚至反倒苦待這些無助之人。但是「合神心意的君王」,知道君王被立絕不是「為了自己」,乃是成為「神手中貴重的器皿」,君王與領袖應當擁有天父一般「為父的心腸」,懂得善用權柄與資源來服事這些弱勢族群,為他們伸冤辨屈:「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箴19:17)看起來這些弱勢族群是沒有能力報答的一群人,但是神卻應許他要賜福給「行公義、好憐憫」的領袖:
「他們要存活。示巴的金子要奉給他;人要常常為他禱告,終日稱頌他。」(v15)「他們要存活」,或作「願他萬壽無疆」―《串珠聖經註釋》、「示巴的金子要奉給他」,示巴以產純金著名,此處是說各地都來朝貢。―《啟導本詩篇註釋》
「在地的山頂上,五穀必然茂盛;所結的穀實要響動,如利巴嫩的樹林;城裡的人要發旺,如地上的草。」(v16)山頂是最貧瘠的地方,但是蒙神的賜福卻要萬物茂盛生長;在城市和空曠的大山中,到處一片興旺。
「他的名要存到永遠,要留傳如日之久。人要因他蒙福;萬國要稱他有福。」(v17)這裏與創世記12:2~3節給亞伯蘭的應許完全相同。
(2)詩篇共有150篇,並且分為五卷,每卷都以稱頌神的內容為結束。今天的經文是第二卷(42~72篇)結尾部份的讚美詩。72:18~20是第二卷的結尾,詩人用一段榮耀頌來結束第二卷。詩篇作者要我們專注於獨行奇事的神,將焦點對準在大有能力的神身上。耶和華的榮耀之名應永遠受稱頌,當我們讚美神,並將眼目專注於神的時候,我們就能效法他。效法神的聖徒是世界的盼望,因為這樣的聖徒能實踐神的公義,並引導教會乃在整個國家,得以享受神所賜的真幸福。聖徒若要使全地都來讚美神,希望他的榮耀充滿全地,就必須順服神的話語。神透過實踐公義、讚美他的人得著榮耀。―《活潑的生命》
4. 今天的回應
功利主義與斤斤計較本來就是人的老我罪性,俗話說:「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人的一生就是充滿了算計與利益。但是我們信主之人,卻要脫離這樣的自我中心,因為我們有一位更高的權柄、至高的主宰,也是掌管我們一生,照顧我們一切的需要,也要塑造我們成為像神性情的天父。信主多年看見這樣的功利主義也無可避免的污染了某些大型教會,資源更多的教會反而只看重社會上的精英分子,卻忽略照顧弱勢與貧乏,因為這些人變成了教會的「負債與拖累」,而被「邊緣化」。反而資源更少的教會要承接一些弱勢與窮乏之人,而顯得力不從心。教會並不是民間企業,絕不能「重績效」卻「輕(屬靈)生命」。當然許多弱小教會也有一些盲點,就是疲於社會服務,卻忽略幫助弟兄姊妹自己好好讀經追求生命成長,卻更像是「社福機構」,而忽略了「屬靈生命成長」的使命。畢竟救濟貧困弱勢只是「短暫的救急」措施,畢竟治標不治本,唯有改變一個人的屬靈生命,才能帶來存到永遠的平安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