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太書 6:1~10
6:1 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
6:2 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6:3 人若無有,自己還以為有,就是自欺了。
6:4 各人應當察驗自己的行為;這樣,他所誇的就專在自己,不在別人了,
6:5 因為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
6:6 在道理上受教的,當把一切需用的供給施教的人。
6:7 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
6:8 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
6:9 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
6:10 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加 6:2 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6:7 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
6:8 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
6:9 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
3. 默想分享
(1)v1~2保羅教導加拉太教會,凡想要靠肉體行律法的人,是無法活出「靠聖靈與恩典」而結出聖靈的果子,特別是愛心的果子。屬人肉體的愛心只能在外面「勉強刻意地作作樣子」,內心卻仍充滿詭詐敗壞;惟有靠聖靈結出聖靈果子的人,乃是甘心樂意活出基督的性情來。靠聖靈活出基督性情的愛心,會在我們的人際關係中彰顯出來:
一、挽回偶然被過犯所勝的弟兄(v1)
二、擔當彼此的重擔(v2)
三、需要注意的是,v1「偶然被過犯所勝」指的是不是故意犯罪,只是因為一時的軟弱失誤而跌倒的過錯。重點是當事人有心想要接受幫助與願意悔改,我們就當以基督愛人如己的心來「挽回弟兄」。但是要小心應由順從聖靈引導的成熟基督徒來擔當(聖經精讀本註解),而不是靠個人肉體血氣的熱心不但幫不了別人,反而一起跌倒:「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v1)我們不要小看罪惡,要幫助別人之前,自己要靠主站立得穩。
v3「人若無有,自己還以為有,就是自欺了。」可譯為「人若沒有什麼了不起,還自以為了不起的,就是自欺」(和合本修訂版)。「靠律法稱義」、靠肉體取悅神的人,都是自以為敬虔的人,凡事不過想要表現自己;他們總是自以為剛強屬靈,無法容忍別人的軟弱和失敗。人若明明沒有「靠聖靈行事」,卻還自以為是「屬靈的人」(v1),這「就是自欺」了。而醫治「自欺」的良藥,就是「各人應當察驗自己的行為」(v4),看看聖靈是怎樣引導自己的。一個「靠聖靈行事」的人,絕不會誇口肉體,而是「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v14);所以「他所誇的就專在自己,不在別人」(v4),也就是感謝聖靈對自己的引導,而不是與別人比較。「因為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v5),將來每個信徒交帳的時候,神只看各人是否忠心良善,而不是與別人比較。─《聖經綜合解讀》
v6可譯為「在真道上受教的,要把一切美好的東西與施教的人分享」(和合本修訂版)。傳道人把真道的好處分享給信徒,信徒也應該「把一切美好的東西與施教的人分享,供應傳道人的生活必需、使他們能專心傳道教導,用真道抵擋假師傅。這就是「用愛心互相服事」(5:13),也是每個信徒在主面前應當自己擔當的擔子之一(v5)─《聖經綜合解讀》
(2)v6~10保羅強調在上帝治理國度的法則中,存在著「種與收」的重要屬靈原則:「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既是如此,所以基督徒「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v7)保羅進一步解釋:「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v8)這其中我們學習到:
一、我們一切的言行都是會產生「結果」的,只是到底是「順著情慾撒種收敗壞的果子」?還是「順著聖靈撒種收永生的果子」?加拉太教會如果聽信假教師的錯誤教導,以為靠肉體行律法是在相信神、服事神, 實際上卻是「順著情慾撒種」,這也提醒基督徒要十分的儆醒小心,不要喜歡倚靠肉體(自我中心)在過信仰與服事的生活,免得有一天「神不認識我們」。
二、種什麼必會收什麼,但是想要看到收成是需要學習「忍耐等候」功課的,因為有時候短時間看不到結果,難免會叫我們灰心,所以實在需要神的恩典保守:「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v9)「善」就是行神認為對的事(弗2:10),而不是人以為對的事。在我們全然敗壞的肉體之中「沒有良善」(羅7:18),所以「我們行善」乃是順著聖靈行事的結果(5:16)。「順著聖靈撒種的」(v8)是「靠聖靈行事」(5:25),所以需要等候神的時間、不能灰心,只管憑信心撒種、不必著急,因為「到了適當的時候就有收成」。人若急於見到事奉的果效,證明自己是「順著肉體撒種的」(v8),傳福音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並非為了遵行神的旨意。─《聖經綜合解讀》
三、服事的優先順序:只要有機會,信徒就應當「向眾人行善」(v10),但卻應該優先向神家裡的信徒(弗2:19)行善。因為家人的需要首先應該得到滿足,然後才是鄰舍的需要。每天實際地善待身邊的人,比同情遠方的災民更需要代價;每天實際地善待教會裡的人,比憐憫全世界的人更需要愛心。「信徒一家的人」(v10),直譯是「在信仰裡一家的人」(英文ESV譯本)。「向眾人行善」,是基督徒個人的社會責任,但卻不是教會的職責。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3:15),並不是社會慈善機構。但信徒個人卻應該利用各種機會服事社會,而最大的服事不是拯救身體、而是拯救靈魂。─《聖經綜合解讀》
4. 今天的回應
現代人什麼都講究「速成、馬上、立刻」,忍耐與等候已經變成了許多人的「痛苦與折磨」。在這種速食文化之下,各種放縱情慾犯罪的事已經變成了「個人崇尚追求的自由」,結果就是集體的敗壞與墮落。甚至包括現在許多教會的事工,也是不斷在追求推出「更快、更有效」各種推陳出新的福音與事工策略,或是更酷更炫更新奇的各種課程、聚會、敬拜與特會;反而每天扎根讀神的話、倚靠聖靈幫助忠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忍耐愛心對待身邊的人、每天在平凡單調的生活中學習與神同行同活,這樣的操練已經從我們的生活中幾乎徹底消失了。我個人也深受提醒責備,若不是聖靈光照與提醒,我們都可能「偶然被過犯所勝」,或是「恐怕也被引誘」(v1),靠聖靈幫助彼此勉勵,儆醒同奔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