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太書 5:1~12
5:1 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
5:2 我-保羅告訴你們,若受割禮,基督就與你們無益了。
5:3 我再指著凡受割禮的人確實地說,他是欠著行全律法的債。
5:4 你們這要靠律法稱義的,是與基督隔絕,從恩典中墜落了。
5:5 我們靠著聖靈,憑著信心,等候所盼望的義。
5:6 原來在基督耶穌裏,受割禮不受割禮全無功效,惟獨使人生發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
5:7 你們向來跑得好,有誰攔阻你們,叫你們不順從真理呢?
5:8 這樣的勸導不是出於那召你們的。
5:9 一點麵酵能使全團都發起來。
5:10 我在主裏很信你們必不懷別樣的心;但攪擾你們的,無論是誰,必擔當他的罪名。
5:11 弟兄們,我若仍舊傳割禮,為甚麼還受逼迫呢?若是這樣,那十字架討厭的地方就沒有了。
5:12 恨不得那攪亂你們的人把自己割絕了。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加 5:1 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
5:6 原來在基督耶穌裏,受割禮不受割禮全無功效,惟獨使人生發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
3. 默想分享
(1)v1「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保羅在這裏區分了:基督釋放我們得到的「真自由」,與律法轄制下「奴僕的軛」。到底什麼是在基督裏的真自由:
一、在基督裏的自由,是藉由耶穌為我們的罪被釘十字架,從死裏復活,勝過罪惡與死亡的權勢,並將這得勝的權柄又賜給了凡「因信稱義」神的兒女。
二、這自由並不像有些人想的,絕對不是可以讓基督徒成為放縱情慾,為所欲為,繼續犯罪的理由。相反的,在基督裏的自由,是「將我們從罪惡的捆綁之中釋放出來,使我們有能不犯罪的真自由,進而活出愛神愛人的新生命。」—「弟兄們,你們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將你們的自由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事。」(v13)
三、在基督裏的真自由,也將我們從「靠肉體遵行律法」的轄制中釋放了,使我們不再倚靠「行割禮、守律法」來親近神(v2~4),卻不知道那是「與基督隔絕,從恩典中墜落了。」神賜給我們的新自由,其實就是藉由聖靈重生我們,賜給我們「新心新靈」成為「新造的人」,又將律法「寫在心裏」,使我們重新學習如何「靠恩典得生、靠聖靈成聖」。
v5~6「我們靠著聖靈,憑著信心,等候所盼望的義……,惟獨使人生發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因信稱義的恩典,使我們得著力量活出「信望愛:信心、盼望、愛心」的新生命,這不是靠肉體遵行律法達到的,因為內心生命本質的改變,唯有倚靠聖靈的恩典才能達成。反而肉體的驕傲想要靠行律法「自以為義」,反倒成了神的仇敵。—「與基督隔絕,從恩典中墜落了。」
四、世人往往把自由當作一種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認為首先應該得到的不是自由,而是安全、溫飽或繁榮;所以寧願犧牲自由,用「奴僕的軛」來換取那些東西。人若要在自由裡「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v1),就要牢牢抓住「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林前2:2)的福音。十字架是使我們得自由的秘訣,因為基督借著十字架使我們脫離罪惡,聖靈借著十字架使我們脫離肉體。十字架也是使我們「站立得穩」的秘訣,無論是倚靠行為、還是努力,神蹟奇事、還是恩賜經歷,都會讓人失去自由,「給那些本來不是神的作奴僕」。— 《聖經綜合解讀》
(2)v7~10我們信主的天路歷程,好像一場賽跑,重點還不是起頭跑得快,而是最終能堅持達到終點。保羅感慨加拉太教會,一開始「向來跑得好」(v7),本應感到欣慰。沒想到「有誰攔阻你們,叫你們不順從真理呢?」(v7)「一點麵酵能使全團都發起來。」(v9),比喻微小事物的巨大影響力,假教師的教導就像「一點麵酵」,會迅速滲透擴散,使許多人「與基督隔絕,從恩典中墜落了」(v4)。在任何世代,假師傅的教導起初常常像小事,但只要根源不是神,一定會有仇敵推波助瀾;如果不敵擋拒絕,任憑這些錯謬的謊言在心裏發酵,就會敗壞我們整個生命,使人遠離基督。
就像詐騙集團固然十分可惡,但是輕易上當的人也有自己當負的責任。聖經中強調絆倒別人的人有禍了:「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絆倒人的有禍了! 就是把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丟在海裡,還強如他把這小子裡的一個絆倒了。 你們要謹慎!」對於這些假教師,保羅將他們交由上帝的審判:「但攪擾你們的,無論是誰,必擔當他的罪名。」(v10)。但是既然知道「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我們就應當學習如何不被欺騙,如何不被絆倒,而不是一直怪罪別人是騙子,卻不肯負起「分辨察驗」的工夫,就變了「瞎子領瞎子,一起跌倒了」。
v11「弟兄們,我若仍舊傳割禮,為甚麼還受逼迫呢?若是這樣,那十字架討厭的地方就沒有了。」
5:12 恨不得那攪亂你們的人把自己割絕了。」可能是假師傅指控保羅以前也為提摩太行割禮(徒16:3)。保羅的回應是,如果他真的傳割禮,當初那些猶太教徒也就不會一路緊追不捨、苦苦相逼了(徒14:19),「為什麼還受逼迫呢?」(v11)。「十字架討厭的地方」(v11),並不是受苦,因為受割禮、守律法也很苦。十字架並不代表受苦,而是代表「捨己」(路9:23),也就是拒絕自己、否定肉體:不但拒絕明知不好的,也拒絕自以為好的;不但否定明知不對的,也否定自以為對的。「十字架討厭的地方」,就是徹底否定了人的努力和內心的善良,使人失去了可以自誇、自義和自恃的驕傲之處。所以,「釘在十字架的基督」(林前1:23)就成了妨礙猶太人選民優越感的「絆腳石」(林前1:23)。如果保羅在受割禮的事上大方一點,「那十字架討厭的地方就沒有了」(v11),但福音也就不再是「基督的福音」。今天,「十字架討厭的地方」就是與世界相反、與人的驕傲相反、與眼前的利益相反,所以福音必然會受逼迫。傳道人如果淡化「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林前2:2),只需要一點市場行銷和心理學的技巧,人氣就會暴漲、教會就會熱鬧,但「基督的福音」也就淪為道德理想、勵志說教,失去了改變生命的能力。— 《聖經綜合解讀》
4. 今天的回應
看起來假教師的教導好像不是這麼嚴重,又不是要加拉太教會去拜假神,只是在福音上加上一點其他的「配方、佐料」,這邊一點,那邊一點,多一個「割禮」,又多一點「律法」…,使人分辨不出來,就像「一點麵酵」一樣。如果不是熟讀聖經的人,根本很難分辨這些詭詐的謊言。但是保羅十分嚴厲的大動肝火,勸教會遠離這些教導,重新拾起「因信稱義」的恩典福音。其實加拉太教會遇見的試探,在整個基督教歷史中屢見不鮮,這也是馬丁路德當年為什麼要改教的重要原因了。因為基督的福音一直被人任意篡改,牢籠許多無知者的心,走上遠離基督的道路。
即使是今日,我們也看見全世界有不少的教會,基督徒是從來不花時間付代價去讀「整本聖經」的,只是隨從教會不斷推陳出新的「又一套新的課程教材」,把推動教會人數增長的策略與事工,取代了聖經中最重要的十架真理:「基督恩典的福音」,與「我們甘心捨己的跟隨」。基督徒很多人不是「被基督的愛激勵與推動」,而是被許多的「策略、律法、事工」所驅使,以為這就是愛耶穌,卻不知道許多人的內心已經遠離基督的「信望愛」了,心中充滿「控告、定罪、自義、轄制…」,甚至變成了「苦毒、枯竭、疲乏…」。我們實在要小心,要分辨那些教會是「好好研讀聖經、追求屬靈生命成長」的真福音、真自由,而不是「這裏加一點、那裏加一點」,卻早已遠離福音的「奴僕的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