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太書 2:11~21
2:11 後來,磯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責之處,我就當面抵擋他。
2:12 從雅各那裏來的人未到以先,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飯,及至他們來到,他因怕奉割禮的人,就退去與外邦人隔開了。
2:13 其餘的猶太人也都隨著他裝假,甚至連巴拿巴也隨夥裝假。
2: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與福音的真理不合,就在眾人面前對磯法說:「你既是猶太人,若隨外邦人行事,不隨猶太人行事,怎麼還勉強外邦人隨猶太人呢?」
2:15 我們這生來的猶太人,不是外邦的罪人;
2:16 既知道人稱義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穌基督,連我們也信了基督耶穌,使我們因信基督稱義,不因行律法稱義;因為凡有血氣的,沒有一人因行律法稱義。
2:17 我們若求在基督裏稱義,卻仍舊是罪人,難道基督是叫人犯罪的嗎?斷乎不是!
2:18 我素來所拆毀的,若重新建造,這就證明自己是犯罪的人。
2:19 我因律法,就向律法死了,叫我可以向 神活著。
2:20 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 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
2:21 我不廢掉 神的恩;義若是藉著律法得的,基督就是徒然死了。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加 2:20 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 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
3. 默想分享
(1)保羅強調基督因信稱義的福音,並不受猶太舊約律法的轄制,他繼續用一個真實的案例如加強說明這點。v11~14這個事件,是使徒彼得與巴拿巴,曾經帶了一些從耶路撒冷教會的猶太人基督徒,代表耶路撒冷教會來探訪安提阿外邦人的教會。看似一個非常正常與美好的肢體相交,卻因為猶太人傳統的宗教框架還沒有被福音的真理更新,所以這些從耶路撒冷來的猶太人基督徒,保羅稱他們是「奉割禮的人」,意思是他們的思想觀念還是停留在舊約律法裏面:
一、當時候許多的猶太人雖然信主了,但仍然受傳統律法轄制,認為外邦人信主還是應當先遵守猶太人行「割禮」的要求。
二、舊約律法禁止猶太人吃禮儀上不潔淨的食物(利11:1~47),因此傳統猶太人視外邦人為「不潔淨」之人,為了避免誤食不潔之物,所以從來不和外邦人一起吃飯。
但其實神早已啟示彼得要接納外邦人、吃不潔淨之物(徒10:14),要彼得向哥尼流一家傳福音,使彼得成為第一位向外邦人傳福音的使徒。但即便彼得個人願意接受改變,當是當堅持受割禮的猶太弟兄來到的時候,保羅、巴拿巴與「其餘的猶太人」(v13,可能是指在安提阿教會中的猶太信徒),都還是因為軟弱一起跌倒 — 趕緊與外邦人隔開不同桌吃飯,保羅稱彼得是「帶頭作假」,甚至連巴拿巴與其他原本同桌的猶太人也一起「隨夥裝假」。(v13)保羅見狀,當面責備彼得的行為:「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與福音的真理不合,就在眾人面前對磯法說:你既是猶太人,若隨外邦人行事,不隨猶太人行事,怎麼還勉強外邦人隨猶太人呢?」
(2)耶穌來到世上活出「福音的見證」,打破了舊約猶太人在宗教上,因行律法而自以為義的驕傲,使以色列人與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裏同歸於一。保羅當面責備彼得的理由,並且再次重申「基督的福音」:
一、「我們這生來的猶太人,不是外邦的罪人。」(v15)「這生來的猶太人」,主要指彼得和保羅,也包括所有猶太人基督徒。猶太人因歷史傳統悠久,以生為猶太人為榮。「不是外邦的罪人」是說外邦人不像猶太人,不是曾與神立有舊約的神的百姓;因此依舊約律法標準來說,外邦人為拜偶像的罪人。神的百姓尚且只能因信耶穌基督稱義,就應明白憑行律法不能稱義;那麼甚麼還要勉強外邦基督徒去遵守律法,以求稱義。這豈非與福音真理大大不合嗎?──《啟導本聖經註釋》
二、「既知道人稱義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穌基督,連我們也信了基督耶穌,使我們因信基督稱義,不因行律法稱義;因為凡有血氣的,沒有一人因行律法稱義。」(v16)這節的內容概括了加拉太書的綱領,也是我們所信福音真理的核心。─《聖經精讀本註解》
三、v18保羅「素來所拆毀的」,就是那些「靠行為得救」的律法主義。他若再去重建這錯誤的信仰,就是犯罪。──《啟導本聖經註釋》
四、v19~21人無法藉由行律法得救,因為行律法的人,只要犯其中任何一條,就是犯了眾條,使人完全沒有出路。因此神的恩典在律法之外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就是「因信稱義」— 「接受耶穌為罪人死而復活,使耶穌的義成就在我們相信的人身上」,使我們可以因耶穌「向神活著」。
「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這裏的「我」是舊人、老我,因為「天天與基督同釘十字架」,也就是順服神捨己治死老我,才能活出「新造的人」—「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我們能夠如此活出基督掌權的新生命,是因為「神先愛我們,為我們捨己」,我們「被神的愛激勵」,也願意如此「持續信靠神」、「持續為神捨己」,才能被聖靈塑造使新造的生命得以「長大成熟」!
既因如此,保羅說我們就絕不能再走回頭舊人律法的老路了,而是靠神的恩典,走又新又活的「信心窄路」!
4. 今天的回應
彼得在新約中的特質是個很容易衝動的人,在耶穌釘十架時也顯露出他的軟弱在於容易「懼怕人」。但是在聖靈充滿之後生命不斷更新,彼得的屬靈生命也在不斷成長。雖然在這裏彼得又一時軟弱了,因為懼怕弟兄的眼光而向真理妥協,但是他接受了保羅的責備,也曾在書信中要教會尊重保羅的教導。一般史載彼得最終是為主傳揚福音而殉道(倒釘十字架)的,這裏我們看見即使彼得在耶穌在世時曾經親密地跟隨耶穌,但是我們屬靈的生命絕對不是「一夕完美」,而是在每天跟隨主的過程中,經由「萬事互相效力」,一點一滴「不斷治死老我與順服基督」,才能得以長大成熟的。信主只是一個「開始」,成長是每天生活的過程,活出基督是我們的標竿,與屬靈家人彼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