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希米記 8:1~12
8:1 到了七月,以色列人住在自己的城裏。那時,他們如同一人聚集在水門前的寬闊處,請文士以斯拉將耶和華藉摩西傳給以色列人的律法書帶來。
8:2 七月初一日,祭司以斯拉將律法書帶到聽了能明白的男女會眾面前。
8:3 在水門前的寬闊處,從清早到晌午,在眾男女、一切聽了能明白的人面前讀這律法書。眾民側耳而聽。
8:4 文士以斯拉站在為這事特備的木臺上。瑪他提雅、示瑪、亞奈雅、烏利亞、希勒家,和瑪西雅站在他的右邊;毗大雅、米沙利、瑪基雅、哈順、哈拔大拿、撒迦利亞,和米書蘭站在他的左邊。
8:5 以斯拉站在眾民以上,在眾民眼前展開這書。他一展開,眾民就都站起來。
8:6 以斯拉稱頌耶和華至大的 神;眾民都舉手應聲說:「阿們!阿們!」就低頭,面伏於地,敬拜耶和華。
8:7 耶書亞、巴尼、示利比、雅憫、亞谷、沙比太、荷第雅、瑪西雅、基利他、亞撒利雅、約撒拔、哈難、毗萊雅,和利未人使百姓明白律法;百姓都站在自己的地方。
8:8 他們清清楚楚地念 神的律法書,講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
8:9 省長尼希米和作祭司的文士以斯拉,並教訓百姓的利未人,對眾民說:「今日是耶和華─你們 神的聖日,不要悲哀哭泣。」這是因為眾民聽見律法書上的話都哭了;
8:10 又對他們說:「你們去吃肥美的,喝甘甜的,有不能預備的就分給他,因為今日是我們主的聖日。你們不要憂愁,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
8:11 於是利未人使眾民靜默,說:「今日是聖日;不要作聲,也不要憂愁。」
8:12 眾民都去吃喝,也分給人,大大快樂,因為他們明白所教訓他們的話。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尼 8:3 在水門前的寬闊處,從清早到晌午,在眾男女、一切聽了能明白的人面前讀這律法書。眾民側耳而聽。
8:10 又對他們說:你們去吃肥美的,喝甘甜的,有不能預備的就分給他,因為今日是我們主的聖日。你們不要憂愁,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

 

3. 默想分享
經文背景:尼8~10章描述更新與神所立之約的儀式,如同過去的西乃山之約。他們先讀律法(8章),起誓遵照律法生活,並舉行立約儀式(9~10章)。— 《活潑的生命》

(1)v1到了七月,v2七月初一日:七月可以說是以色列人最重要的一個月分,七月初一是吹角節,七月初十是贖罪日,七月十五日開始是七天的住棚節。如果我們讀以斯拉記,也會驚訝的發現,七月也是第一批回歸的百姓在耶路撒冷築壇獻祭的時候(拉3:1~6),是神恢復聖城的開始。

v1「耶和華藉摩西傳給以色列人的律法書」,就是「摩西五經」。 尼希米清楚知道,外面的重建城牆並不是任務的結束,他在城牆建好之後,隨即安排「看守的工作」(7:1~3),找到「家譜」(7:5),接著重頭戲是安排這群「被擄歸回的餘民」,有一場重要的「立約儀式」,使他們重新「與神立約」,才能展開「被神治理的新生活」。立約的一開始,必須先將「神的律法」念給百姓聽,好讓百姓明白到底與神立的是什麼約。這也是屬靈的人能夠「參透萬事」,他們看的不是物質,不是短暫的今生,而是我們與神永恆的關係,是建立在「遵行神的話語」之上。真正要重建的重點,不單是外在的城牆,更重要的是「人的生命」。今天許多人誤把「教會」當作「教堂」,當耶穌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並不是鼓勵所有的教會要花大錢蓋漂亮的大教堂,而是指神要建造基督徒的屬靈生命,是以耶穌基督的生命為根基的。生命才是神的重點,外在的建築物從來不是,就像神可以一再毀滅聖殿一樣,為要把人的眼目焦點放在「自己與神的關係上」。

(2)v3~8以斯拉「從清早到晌午」(v3),站在木臺上(v4),展開書卷(v5),「清清楚楚地念 神的律法書,講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v8)要知道這批回歸的百姓大多生於巴比倫,他們明白當時通用的亞蘭語,但不熟悉希伯來語。所以以斯拉在這裏不僅是念摩西五經,還包括要「講明意思」讓百姓都能聽得明白。百姓不分男女老幼,一同恭敬地「站著聽」(v5)、而且「側耳而聽」(v3)解經學者認為他們大約站了5個小時在恭敬聆聽律法書,事實上他們是在接受讓神的話語重建他們屬靈的生命城牆,不受惡者攻擊破壞,唯有神的話語能夠「保守己心,勝過保守一切!」

在吹角節的角聲和律法的誦讀聲中,百姓被神的話語光照,認識了自己的愚昧、虧欠和虧損,所以「眾民聽見律法書上的話都哭了」(v9)。但是,「憂愁」(v10)也很容易變成自憐,成為撒但捆綁人的鎖鏈。所以神不要百姓停留在「悲哀哭泣」(v9)裡,吹角節的角聲是宣告救贖和恢復,而不是定罪和捆綁;不但要塗抹過犯,而且要加上「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v10)。神對教會的復興,就是要讓我們脫離憂愁和自憐,「大大快樂」(v12),繼續奔跑「當跑的路」(提後4:7)。眾民因虧欠律法而憂愁(v9),也因明白律法而喜樂(v10)。人常常以為,順服會帶來捆綁,認罪會導致壓抑;事實恰好相反,只有明白了神的話語,接受了神的權柄,人才可能得著釋放,自由地以神為樂。「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林後7:10),但「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林後7:10),所以悔改的信徒「不要憂愁,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v10)— 《聖經綜合解讀》

 

4. 今天的回應
包括我自己,過去實在是不喜歡每天好好花時間研讀默想神的話語,總覺得聖經很律法、很教條、充滿定罪,沒有屬靈的渴慕與餵口。寧可把時間唱詩歌與禱告,還比較快樂一點。直到開始穩定QT,才漸漸體會一個不喜歡讀神話語的人,可能問題是出在:一、生命充滿「自我中心」,從來沒有將「生命的主權」交給神,總是要「神聽我的」,而不是「我聽神的」;二、不肯親近神、不肯倚靠聖靈,活在老我與世俗慾望之中,漸漸靈魂昏沈,貪愛世界不愛神;三、活在魔鬼「定罪與控告」的欺騙謊言之中,以為神總是高高在上板著臉孔,而不是等著隨時「替我們洗腳」除去生命的污穢。所以不敢帶著本相來到神的面前,而總是「帶著敬虔的假面具或服事的功德」想來討好神。四、總感覺禱告是「弱者的表現」,我能夠靠自己,就不想麻煩神。

其實神的話語並不是為了要「定罪與控告」,而是要我們「認清自己生命的本相」,然後帶著「謙卑無助」的心不斷來尋求神的「憐憫與恩典」無條件的幫助。神並不是要求我們「時刻完美」,而是期望我們靠著「與神親近」得著力量與渴望,往成聖的道路上不斷前進與進步!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