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下 24:8~20
24:8 約雅斤登基的時候年十八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個月。他母親名叫尼護施她,是耶路撒冷人以利拿單的女兒。
24:9 約雅斤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他父親一切所行的。
24:10 那時,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軍兵上到耶路撒冷,圍困城。
24:11 當他軍兵圍困城的時候,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就親自來了。
24:12 猶大王約雅斤和他母親、臣僕、首領、太監一同出城,投降巴比倫王;巴比倫王便拿住他。那時是巴比倫王第八年。
24:13 巴比倫王將耶和華殿和王宮裏的寶物都拿去了,將以色列王所羅門所造耶和華殿裏的金器都毀壞了,正如耶和華所說的;
24:14 又將耶路撒冷的眾民和眾首領,並所有大能的勇士,共一萬人,連一切木匠、鐵匠都擄了去;除了國中極貧窮的人以外,沒有剩下的;
24:15 並將約雅斤和王母、後妃、太監,與國中的大官,都從耶路撒冷擄到巴比倫去了;
24:16 又將一切勇士七千人和木匠、鐵匠一千人,都是能上陣的勇士,全擄到巴比倫去了。
24:17 巴比倫王立約雅斤的叔叔瑪探雅代替他作王,給瑪探雅改名叫西底家。
24:18 西底家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一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十一年。他母親名叫哈慕她,是立拿人耶利米的女兒。
24:19 西底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是照約雅敬一切所行的。
24:20 因此耶和華的怒氣在耶路撒冷和猶大發作,以致將人民從自己面前趕出。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王下 24:20 因此耶和華的怒氣在耶路撒冷和猶大發作,以致將人民從自己面前趕出。
3. 默想分享
(1)v8約雅斤繼父親約雅敬之後就任猶大王,在位僅短短3個月,聖經對他的評價 :「約雅斤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他父親一切所行的。」(v9)v10~12約雅斤作王的時候,巴比倫軍隊來圍攻耶路撒冷,冬天圍城3個月(耶36:22)。城中可能缺糧,所以約雅斤作王「3個月零10天」(代下36:9)就投降了。
v13~20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成為上帝手中管教與煉淨猶大的器皿:
一、他掠奪了聖殿與王宮的寶物(v13),將聖殿裏的金器都毀壞。(v13)
二、將「約雅斤和王母、後妃、太監,與國中的大官,都從耶路撒冷擄到巴比倫去了」(v15)
三、「又將耶路撒冷的眾民和眾首領,並所有大能的勇士,共一萬人,連一切木匠、鐵匠都擄了去。」(v14)
四、「又將一切勇士七千人和木匠、鐵匠一千人,都是能上陣的勇士,全擄到巴比倫去了。」(v16)
五、只留下「國中極貧窮的人」(v14)
這一切的事正應驗了耶利米的預言(耶22:24~27)。
(2)v17最後,尼布甲尼撒另立約西亞王的第三個兒子西底家(代上3:15)為傀儡王(v17),約雅敬和約雅斤的後裔再也沒有人坐在猶大的王位上,應驗了耶利米的另外兩個預言(耶22:30、36:30)。
西底家是猶大國的最後一位君王,他「作王11年」(v18),聖經對他的評價:「西底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是照約雅敬一切所行的。」(v19)「西底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包括不肯在神的話語面前自卑(代下36:12)、違背誓言反叛巴比倫(代下36:13)。西底家背叛巴比倫的本質,是因為「強項硬心,不歸服耶和華以色列的神」(代下36:13),想努力掙扎、擺脫神的管教。— 《聖經綜合解讀》
4. 今天的回應
神的做事法則,真的與世人想像的經常有很大的出入,如果沒有倚靠聖靈,可能我們經常堅持的「自以為是」,反而是在「敵擋神的旨意」。就像世人經常看重這些聖殿、聖殿中的器皿、金銀寶石、錢財…,甚至看重的程度超過看重人本身。就像文士法利賽人堅持「守安息日」,卻無視於身邊的病人被醫治、捆綁的人得釋放,在宗教人士眼中,宗教往往比人更重要。但在這裏神卻可以叫這些物質與器物被仇敵全部擄去,聖殿也可以被毀壞,因為人經常「用宗教來取代神」。最近看了唐崇榮牧師一句話:「宗教,其實根本不在尋找上帝,而是在逃避上帝!」雖然很震撼,卻是十分有理。如果宗教不能叫人找到神,那麼神寧可廢掉宗教,讓人學習在「心靈與誠實」裏來敬拜神。
另一個重點,就是神竟然叫以色列人投降巴比倫,而不是起來對抗外族,這也是先知耶利米受到最大的苦,因為他奉神的旨意傳講要猶大投降巴比倫的信息,被猶大百姓所痛恨,這根本就是奸細,是走狗,是民族的罪人,但沒想到這竟是「上帝的旨意」。對世人而言,自己的國家與種族遠大過個人的價值,是「大我」,比「小我」更加神聖重要。但是對神而言,世上的一切與神的國度相比,都是「糞土」,如果人沒有神,就什麼都是「虛空的虛空」。神可以用外邦人、異族,這些猶大人最看不起的人來管教他們,好叫他們在神面前「學習謙卑與倚靠」。
基督徒與世人有別,基督徒不追求「宗教」,而是追求「神自己」;基督徒輕看「世上的國」,而是重看「神的國」,問題是我們是否「以基督的心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