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下 16:10~20
16:10 亞哈斯王上大馬色去迎接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在大馬色看見一座壇,就照壇的規模樣式作法畫了圖樣,送到祭司烏利亞那裏。
16:11 祭司烏利亞照著亞哈斯王從大馬色送來的圖樣,在亞哈斯王沒有從大馬色回來之先,建築一座壇。
16:12 王從大馬色回來看見壇,就近前來,在壇上獻祭;
16:13 燒燔祭、素祭、澆奠祭,將平安祭牲的血灑在壇上,
16:14 又將耶和華面前的銅壇從耶和華殿和新壇的中間搬到新壇的北邊。
16:15 亞哈斯王吩咐祭司烏利亞說:「早晨的燔祭、晚上的素祭,王的燔祭、素祭,國內眾民的燔祭、素祭、奠祭都要燒在大壇上。燔祭牲和平安祭牲的血也要灑在這壇上,只是銅壇我要用以求問耶和華。」
16:16 祭司烏利亞就照著亞哈斯王所吩咐的行了。
16:17 亞哈斯王打掉盆座四面鑲著的心子,把盆從座上挪下來,又將銅海從馱海的銅牛上搬下來,放在鋪石地;
16:18 又因亞述王的緣故,將耶和華殿為安息日所蓋的廊子和王從外入殿的廊子挪移,圍繞耶和華的殿。
16:19 亞哈斯其餘所行的事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
16:20 亞哈斯與他列祖同睡,葬在大衛城他列祖的墳地裏。他兒子希西家接續他作王。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王下 16:20 亞哈斯與他列祖同睡,葬在大衛城他列祖的墳地裏。他兒子希西家接續他作王。
3. 默想分享
(1)v10~18猶大王亞哈斯以重價進貢亞述王,請求幫助救他脫離亞蘭與北國以色列的聯軍。結果亞述王大敗二國聯軍,攻取大馬色,亞哈斯以藩屬的身份「上大馬士革去迎接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v10),表示臣服。此時竟看上了大馬色的亞蘭神壇,要把「壇的規模樣式作法」交由祭司烏利亞,複製放在聖殿裏,取代了原來聖殿中的銅祭壇(v14)。亞哈斯竟然想要敬拜戰敗之國的偶像,因為亞蘭神壇同樣不能救自己脫離亞述人的手。同時祭司體制本是上帝設立要敬拜真神的,此時卻妥協與君王同流合污,一起建造敬拜偶像,可見整個國家靈性的墮落。
亞哈斯回國後,開始向亞蘭神壇獻祭,取代了神吩咐建造的銅祭壇,並把銅祭壇「搬到新壇的北邊。」(v14)新壇取代了銅壇所有的功能,而銅壇只被王用來—「求問耶和華」,《活潑的生命》解釋是「被用來占卜、求問未來之事。」(v15)這真的是十分諷刺之事,到底是人在敬拜神?還是在利用神?難道人以為真神會像其他偶像一樣,非常希罕被人獻祭與求問?耶和華真正想要的,不是要我們進行一套「宗教儀式」,而是我們的「全心全人,完全的生命主權」。舊約以色列人墮落到與神只有「宗教上的關係」,而沒有「生命的交流與關係」,所以神興起新約取代舊約,住進人的裏面,以馬內利的神要與人親密同活,塑造人有新造的生命,而不是效法舊約一樣只是「行禮如儀」,又把耶穌當成了「偶像」在拜。
(2)v17~18亞哈斯的這些破壞聖殿器物的行為,有可能是要用銅盆、銅牛和廊子上的金銀裝飾向亞述王進貢。盆座和銅海沒有被破壞,後來被尼布甲尼撒擄走(25:13、16)。亞哈斯還在宮殿的屋頂上築了一座壇(23:12),用來崇拜天上的星體。他還毀壞聖殿中的器皿,將聖殿關閉並終止了其中的服事(代下28:24)。亞哈斯如此作惡多端,神卻容忍他壽終正寢,因為神要使用「他兒子希西家接續他作王」(v20),成就大衛之約(撒下7:16)。— 《聖經綜合解讀》
v18其實亞述帝國並不強迫藩屬國敬拜某個神明,但亞哈斯為了討好亞述王,不但更換祭壇,也改變了聖殿器具的佈局,挪移了安息日所使用的廊子,以及王從外入殿時所使用的廊子。任意更改聖殿器具的樣式與佈局,乃是藐視神。…,人若不敬畏神,就會懼怕人。為了討好不信的人而改變信仰,乃是錯誤的抉擇,更是錯誤的神學。我們要靠神的話來持守信仰、敬拜與純潔的生活。— 參《活潑的生命》
4. 今天的回應
從亞哈斯身上,我們看見了十足的「自我中心」,而看不見「以神為中心」。自我中心就是凡事都要按照自己的喜好與慾望來處理事情,不必理會神說過什麼,只要我喜歡,沒什麼是不可以的。亞哈斯的信仰,不是完全離棄真神,而是把偶像與耶和華攙雜放在一起敬拜,腳踏兩條船,但其實這對神而言是同樣的可惡。因為神是忌邪的神,創造萬有與掌管歷史的神,要求人的不是「宗教上的敬拜儀式」,而是神要得著完全的人心與主權,神要塑造人成為合神心意的品格樣式,如果不明白這一點,即使今天新約的基督徒照樣會犯下亞哈斯的罪惡,以自我中心的在拜「耶穌的偶像」,把神當作宗教聚會與儀式,而不是生命需要完全順服與跟隨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