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下 15:27~38
15:27 猶大王亞撒利雅五十二年,利瑪利的兒子比加在撒瑪利亞登基作以色列王二十年。
15:28 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不離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裏的那罪。
15:29 以色列王比加年間,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來奪了以雲、亞伯.伯.瑪迦、亞挪、基低斯、夏瑣、基列、加利利,和拿弗他利全地,將這些地方的居民都擄到亞述去了。
15:30 烏西雅的兒子約坦二十年,以拉的兒子何細亞背叛利瑪利的兒子比加,擊殺他,篡了他的位。
15:31 比加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15:32 以色列王利瑪利的兒子比加第二年,猶大王烏西雅的兒子約坦登基。
15:33 他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五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他母親名叫耶路沙,是撒督的女兒。
15:34 約坦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父親烏西雅一切所行的;
15:35 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百姓仍在那裏獻祭燒香。約坦建立耶和華殿的上門。
15:36 約坦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
15:37 在那些日子,耶和華才使亞蘭王利汛和利瑪利的兒子比加去攻擊猶大。
15:38 約坦與他列祖同睡,葬在他祖大衛城他列祖的墳地裏。他兒子亞哈斯接續他作王。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王下 15:34 約坦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父親烏西雅一切所行的;
15:35 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百姓仍在那裏獻祭燒香。約坦建立耶和華殿的上門。

 

3. 默想分享
(1)v27~28延續昨天的經文,v23~25比加殺了米拿現奪權當王(以色列王壽終正寢者少,多半死於謀殺篡位),他作王20年,延續先前所有北國君王的罪惡:「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不離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裏的那罪。」(v28)在他任內,亞述開始強大,往外發動戰爭擴張領土。神先前保守了耶羅波安二世有一段「平安盛世」,就是讓亞述有內亂,也是給南北國神的兒女有悔改的機會。但是百姓只想安逸,不想要神,於是神最終興起亞述來管教以色列。

在比加作王期間,他曾聯合亞蘭王利汛一起對抗亞述。主前733~732年,提革拉·毗列色三世發動第二次西征,征服了大馬士革王國,殺了亞蘭王利汛(16:9);然後攻擊以色列,處死以色列王比加,扶持親亞述的何細亞統治以色列。在這次西征中,亞述摧毀了夏瑣、米吉多等設防城,把以色列北部和東部吞併為亞述行省(v29)。「以雲,亞伯·伯·瑪迦、亞挪、基低斯、夏瑣、基列、加利利,和拿弗他利全地」(v29),都位於約旦河東的基列地和北方的加利利地區。提革拉·毗列色三世把這些地方吞併為亞述行省之後,就把這裡的居民遷徙到遙遠的幼發拉底河省份,好打消他們造反的決心。這是以色列人第一次被擄,亞述不但擄走了下加利利地區的人口,還擄掠了「流便人、迦得人、瑪拿西半支派的人」(代上5:26)。— 《聖經綜合解讀》

v30~31何細亞在亞述的扶持下,殺了比加篡奪王位,成為以色列的最後一位君王。

(2)v32~38南國約坦王接續烏西雅(即亞撒利雅)作王,「作王16年」(v33)。這其中包含了在父親長了大痲瘋之後,已經與父親共同執政(v5),所以總共在位「20年」(v30)。他晚年可能與兒子亞哈斯共同執政3年(v37、代下28:5)。先知彌迦在約坦年間開始事奉(彌1:1)。— 《聖經綜合解讀》

v34~35聖經對約坦的評價,也是一般對其他南國好王的評價:「約坦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父親烏西雅一切所行的;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百姓仍在那裏獻祭燒香。」神對所有的君王都有期待,除了自己要行得正之外,還應當應用治理的影響力幫助百姓回轉歸向神,至少可以除掉這些讓百姓犯罪的網羅:「邱壇」。這也提醒所有有權柄的人,神賜下權柄,不是為了讓我們享受權利的慾望,更是要善用權柄「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至少也要「除掉百姓犯罪的網羅」。我們絕不能利用權勢轄制對方要接受我們的信仰,但也不要覺得事不關己,總是做我們能做的事,除掉一切可能的「絆腳石」,為神打美好的仗。

約坦執政期間,猶大國面臨亞述的壓力,北國走馬燈似地換了米拿現(v17)、比加轄(v23)、比加(v27)、何細阿(v30)四個王。他又目睹了父親因驕傲而患上大痲瘋(代下26:19),因此,不敢再驕傲(代下27:2),而是「在耶和華——他神面前行正道,以致日漸強盛」(代下27:6),與陷入混亂、瀕臨滅亡的北國形成鮮明對比。約坦的父親烏西雅大體上是一個敬虔的好王(v3),而約坦比父親更加敬虔(代下27:2),但本書卻單單指出「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v35)。北國的「金牛犢」代表百姓的敬拜物件出了問題,南國的「邱壇」代表百姓的敬拜態度出了問題,這兩樣都讓南北國神的百姓陷在罪中而不自知、歷經幾百年而難以自拔。雖然許多猶大王都努力敬虔,但始終不能廢去「邱壇」,最終和拜金牛犢的北國一樣,無法擺脫被擄的命運。

亞蘭和以色列聯合攻擊猶大,實際上是亞哈斯與約坦共同執政時發生的(16:5;代下28:5),但本書卻指出根源是在約坦:「在那些日子,耶和華才使亞蘭王利汛和利瑪利的兒子比加去攻擊猶大」(v37)。因為約坦雖然敬虔,但「邱壇」已經深入人心,所以「百姓還行邪僻的事」(代下27:2),破口越來越大,最終無法逃脫神的管教。— 《聖經綜合解讀》

 

4. 今天的回應
北國以色列總共有19位君王,全是惡王。這是因為從耶羅波安為了鞏固王位造了2隻金牛犢,誤導百姓拜偶像開始,所有的以色列王與百姓就延續了這個罪惡,開始長達大約209年得罪神的漫長歷史。北國神興起偉大的先知以利亞與以利沙,行了這麼多神蹟,叫人看見神的作為,但就是無法扭轉君王與百姓拜偶像的生命。我們也實在看見老我罪惡的人性,我們想要祝福、想要安逸、想要豐盛,但就是不想真的要「神自己」,這是行不通的。「我們的好處不在神以外」,有神就有一切,無神就全盤皆輸,不但不信主的外邦人看不清這一點,就連信主的以色列人也同樣勝不過「愛世界超過愛神自己」。那麼我們新約的基督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