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下 14:1~16
14:1 以色列王約哈斯的兒子約阿施第二年,猶大王約阿施的兒子亞瑪謝登基。
14:2 他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五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九年。他母親名叫約耶但,是耶路撒冷人。
14:3 亞瑪謝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但不如他祖大衛,乃效法他父約阿施一切所行的;
14:4 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百姓仍在那裏獻祭燒香。
14:5 國一堅定,就把殺他父王的臣僕殺了,
14:6 卻沒有治死殺王之人的兒子,是照摩西律法書上耶和華所吩咐的說:「不可因子殺父,也不可因父殺子,各人要為本身的罪而死。」
14:7 亞瑪謝在鹽谷殺了以東人一萬,又攻取了西拉,改名叫約帖,直到今日。
14:8 那時,亞瑪謝差遣使者去見耶戶的孫子約哈斯的兒子以色列王約阿施,說:「你來,我們二人相見於戰場。」
14:9 以色列王約阿施差遣使者去見猶大王亞瑪謝,說:「利巴嫩的蒺藜差遣使者去見利巴嫩的香柏樹,說:將你的女兒給我兒子為妻。後來利巴嫩有一個野獸經過,把蒺藜踐踏了。
14:10 你打敗了以東人就心高氣傲,你以此為榮耀,在家裏安居就罷了,為何要惹禍,使自己和猶大國一同敗亡呢?」
14:11 亞瑪謝卻不肯聽這話。於是以色列王約阿施上來,在猶大的伯.示麥與猶大王亞瑪謝相見於戰場。
14:12 猶大人敗在以色列人面前,各自逃回家裏去了。
14:13 以色列王約阿施在伯.示麥擒住亞哈謝的孫子、約阿施的兒子猶大王亞瑪謝,就來到耶路撒冷,拆毀耶路撒冷的城牆,從以法蓮門直到角門共四百肘,
14:14 又將耶和華殿裏與王宮府庫裏所有的金銀和器皿都拿了去,並帶人去為質,就回撒瑪利亞去了。
14:15 約阿施其餘所行的事和他的勇力,並與猶大王亞瑪謝爭戰的事,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14:16 約阿施與他列祖同睡,葬在撒瑪利亞,以色列諸王的墳地裏。他兒子耶羅波安接續他作王。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王下 14:3 亞瑪謝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但不如他祖大衛,乃效法他父約阿施一切所行的。

 

3. 默想分享
(1)南國猶大亞瑪謝王繼父親約阿施之後作王,在位29年。v3「亞瑪謝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但不如他祖大衛,乃效法他父約阿施一切所行的。」亞瑪謝王雖然一開始「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但很可惜的就像父親約阿施王一樣,起頭走得好,卻是晚節不保,驕傲與拜偶像,不得善終。「不如他祖大衛」,在神心中大衛與神的關係就是後代君王子孫的標竿,不是大衛的完美,而是大衛與神真實親密的關係,應當成為神百姓追求的目標:「合神心意」!

v4「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百姓仍在那裏獻祭燒香。」這裏應該就是神覺得遺憾的地方,亞瑪謝一開始「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是他個人與神的關係,但是卻沒有善用神給他的權柄,整頓百姓的信仰,把國家帶往敬拜神的道路上,而是縱容百姓照樣拜偶像,這也成了後來他軟弱跌倒的一個主因。

v5~6亞瑪謝王等國堅定,「殺他父王的臣僕」(v5),這裏指的是「示米押的兒子約撒甲和朔默的兒子約薩拔」(12:21),因為他的父親約阿施王就是被這二個叛臣所殺。他殺叛臣,卻沒有「治死殺王之人的兒子」(v6),這是順服神所吩咐的:「不可因子殺父,也不可因父殺子。」(申24:16)。亞瑪謝一開始信仰走得好,只是心不專誠,就變成了每況愈下。

(2)v7~9神一開始因為亞瑪謝「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就祝福他,使他「在鹽谷殺了以東人一萬,又攻取了西拉。」這功績超越了祖父約蘭王,直追大衛(大衛曾在此殺了以東一萬八千人」(代上18:12 )),竟開始心生驕傲,心裏糊塗,不知道這都是出於神恩典的作為,反倒把榮耀歸給自己,得意忘形,甚至拜以東人的偶像,背棄神的話語(代下25:14~15),還向北國以色列約阿施王宣戰(v8)。

v9~10以色列約阿施王對亞瑪謝說的「比喻」:「蒺藜」(v9)代表猶大,「香柏樹」(v9)代表以色列,「野獸」(v9)代表敵軍。以色列王約阿施的這個寓言,是誇口自己強大如香柏樹,猶大王只不過是低矮的荊棘,雖然驕傲地想和香柏樹平起平坐,實際上根本不堪一擊。—《聖經綜合解讀》

v11~14結果猶大被以色列打敗,亞瑪謝與許多百姓被擄。幾年前,亞蘭王哈薛剛剛從猶大王約阿施手中劫掠了聖殿和王宮裡的財物(王下12:18),現在,以色列王約阿施又再次「將耶和華殿裡與王宮府庫裡所有的金銀和器皿都拿了去」(v14)。神的百姓越是高舉自己的「榮耀」(v10),神越要奪去人的榮耀。而北國以色列王竟敢劫掠聖殿裡的金銀和器皿,完全不把神放在眼裡,因此,「必有萬軍耶和華降罰的一個日子,要臨到驕傲狂妄的;一切自高的都必降為卑」(賽2:12)。

亞瑪謝被俘之後,貪生怕死,說服耶路撒冷的守軍打開城門投降(《猶太古史記》卷9第9章第200-201節),所以才被約阿施拆毀了西北角四百肘城牆,並「帶人去為質」(v14)。亞瑪謝也被擄為人質(《猶太古史記》卷9第9章第203節)。v15~16再次引用了北國約阿施王的結束語(13:12~13),並說「約阿施死後,猶大王約阿施的兒子亞瑪謝又活了15年」(v17)。這是強調亞瑪謝多活的15年,在神面前完全不被紀念、毫無內容,他的生還不如約阿施的死。—《聖經綜合解讀》

 

4. 今天的回應
神的百姓最害怕的是,就是經常「忘了自己是誰?」,「竟以為自己就是神」。又忘了「我們領受的都是神的恩典與憐憫」,驕傲地以為「一切都是靠我自己的努力與功勞賺來的」,結果就因為驕傲與忘恩走上滅亡的道路。外邦人不認識神,本性就是驕傲與敗壞;但是神的兒女雖然認識神,卻因為老我作王,不肯治死,結果就是活出與外邦人同樣的罪惡來。以色列人看不起外邦人,自我感覺良好;今天教會中也有不少基督徒自以為比不信主的外邦人更好,卻不知道如果老我不治死,我們與不信主的人又有何異?神的恩典是領我們生命悔改與更新,活出新造的人生,而不是繼續活在舊人舊生命裏面得罪神,讀聖經鑑古知今,求神幫助我們時刻被提醒,謙卑信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