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下 11:13~21
11:13 亞她利雅聽見護衛兵和民的聲音,就到民那裏,進耶和華的殿,
11:14 看見王照例站在柱旁,百夫長和吹號的人侍立在王左右,國中的眾民歡樂吹號;亞她利雅就撕裂衣服,喊叫說:「反了!反了!」
11:15 祭司耶何耶大吩咐管轄軍兵的百夫長說:「將她趕出班外,凡跟隨她的必用刀殺死!」因為祭司說「不可在耶和華殿裏殺她」,
11:16 眾兵就閃開讓她去;她從馬路上王宮去,便在那裏被殺。
11:17 耶何耶大使王和民與耶和華立約,作耶和華的民;又使王與民立約。
11:18 於是國民都到巴力廟,拆毀了廟,打碎壇和像,又在壇前將巴力的祭司瑪坦殺了。祭司耶何耶大派官看守耶和華的殿,
11:19 又率領百夫長和迦利人(或譯:親兵)與護衛兵,以及國中的眾民,請王從耶和華殿下來,由護衛兵的門進入王宮,他就坐了王位。
11:20 國民都歡樂,閤城都安靜。眾人已將亞她利雅在王宮那裏用刀殺了。
11:21 約阿施登基的時候年方七歲。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王下 11:17 耶何耶大使王和民與耶和華立約,作耶和華的民;又使王與民立約。
3. 默想分享
(1)v13~16亞她利雅透過非法取得的政權,終不長久。在祭司耶何耶大的推動下,軍兵與百姓一致推舉約阿施繼任新王:「王照例站在柱旁,百夫長和吹號的人侍立在王左右,國中的眾民歡樂吹號。」(v14)亞她利雅見大勢已去:「反了!反了!」,被百夫長趕出聖殿,於馬路上被殺。這裏的「馬路」(v16),指馬匹出入王宮的地方。眾人等到亞她利雅離開聖殿、進入王宮,才將她處死。亞她利雅的死,不禁使我們聯想到耶洗別死在馬蹄下的慘狀(9:30~37)。
v17~21祭司耶何耶大不但在政治上協助推翻了亞她利雅邪惡的暴政,成功養育並輔佐約阿施新王上任(上任時僅7歲),更重要的是他也協助新王推動宗教上的改革:
一、耶何耶大使王和民與耶和華立約,作耶和華的民;
二、又使王與民立約。
三、國民都到巴力廟,拆毀了廟,打碎壇和像,又在壇前將巴力的祭司瑪坦殺了。
四、祭司耶何耶大派官看守耶和華的殿。
耶何耶大先使「王和民與耶和華立約,作耶和華的民」(v17),然後才「使王與民立約」(v17),讓約阿施作百姓的王。人與神的關係恢復了正常,人與人的關係才能恢復正常;作王的人首先必須接受神的權柄,願意「作耶和華的民」,才能為神作王,在神的百姓中間顯出神的權柄。—《聖經綜合解讀》
直到此時,猶大國百姓才做到7年前耶戶在北國以色列所行之事,就是除掉巴力的偶像與勢力。約阿施作理治理國家,百姓都享受神所賜的平安和喜樂。—《活潑的生命》
4. 今天的回應
雖然北國的耶戶也為神大發熱心,除掉亞哈後裔等惡人,與巴力的偶像權勢,但是耶戶本人並不敬畏神,仍隨從以前的以色列王繼續拜金牛犢,陷國家百姓於罪惡之中。南國猶大的祭司耶和耶大相對來看就更合神心意了,他一方面保護年幼的約阿施忍耐到時機成熟才推翻了亞她利雅的邪惡政權,幫助約阿施贏得軍兵與百姓的推崇順利繼任王位;更重要的是他把「律法書交給新王」(v10)輔助新王與神立約,成為神的子民;又與百姓立約,帶領整個國家歸順真神的治理。在南北國有許多的君王,但只有「接受神的治理,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的君王,才能夠蒙神紀念存到永恆,其他大多數偏行己路,自我中心的君王在世上與屬靈的國度都是「曇花一現」,不被紀念,我們讀聖經歷史,求神幫助我們記取教訓,成為神的子民,接受神的治理,行神旨意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