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下 4:18~37
4:18 孩子漸漸長大,一日到他父親和收割的人那裏,
4:19 他對父親說:「我的頭啊,我的頭啊!」他父親對僕人說:「把他抱到他母親那裏。」
4:20 僕人抱去,交給他母親;孩子坐在母親的膝上,到晌午就死了。
4:21 他母親抱他上了樓,將他放在神人的床上,關上門出來,
4:22 呼叫她丈夫說:「你叫一個僕人給我牽一匹驢來,我要快快地去見神人,就回來。」
4:23 丈夫說:「今日不是月朔,也不是安息日,你為何要去見他呢?」婦人說:「平安無事。」
4:24 於是備上驢,對僕人說:「你快快趕著走,我若不吩咐你,就不要遲慢。」
4:25 婦人就往迦密山去見神人。神人遠遠地看見她,對僕人基哈西說:「看哪,書念的婦人來了!
4:26 你跑去迎接她,問她說:你平安嗎?你丈夫平安嗎?孩子平安嗎?」她說:「平安。」
4:27 婦人上了山,到神人那裏,就抱住神人的腳。基哈西前來要推開她,神人說:「由她吧!因為她心裏愁苦,耶和華向我隱瞞,沒有指示我。」
4:28 婦人說:「我何嘗向我主求過兒子呢?我豈沒有說過,不要欺哄我嗎?」
4:29 以利沙吩咐基哈西說:「你束上腰,手拿我的杖前去;若遇見人,不要向他問安;人若向你問安,也不要回答;要把我的杖放在孩子臉上。」
4:30 孩子的母親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於是以利沙起身,隨著她去了。
4:31 基哈西先去,把杖放在孩子臉上,卻沒有聲音,也沒有動靜。基哈西就迎著以利沙回來,告訴他說:「孩子還沒有醒過來。」
4:32 以利沙來到,進了屋子,看見孩子死了,放在自己的床上。
4:33 他就關上門,只有自己和孩子在裏面,他便祈禱耶和華,
4:34 上床伏在孩子身上,口對口,眼對眼,手對手;既伏在孩子身上,孩子的身體就漸漸溫和了。
4:35 然後他下來,在屋裏來往走了一趟,又上去伏在孩子身上,孩子打了七個噴嚏,就睜開眼睛了。
4:36 以利沙叫基哈西說:「你叫這書念婦人來」;於是叫了她來。以利沙說:「將你兒子抱起來。」
4:37 婦人就進來,在以利沙腳前俯伏於地,抱起她兒子出去了。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王下 4:34 上床伏在孩子身上,口對口,眼對眼,手對手;既伏在孩子身上,孩子的身體就漸漸溫和了。
3. 默想分享
(1)v18~27書念婦人的兒子,不是她求來的,而是神主動賜予的「恩典」。結果在一日莫名的死亡,一般人的反應是什麼?可能是無解、無奈、抱怨、苦毒、妥協…。這位書念的婦人,卻是一開始就把孩子死亡的事對丈夫、僕人、家人隱瞞,甚至連約沙法的僕人基哈希也不提,一直要見到約沙法為止。v27「上了山,到神人那裏,就抱住神人的腳」顯然書念婦人十分的無助與謙卑,把一切的指望都放在先知的身上,也看出以利沙並未事先得到孩子已死的「啟示」,這一切事情發生的十分突然:「由她吧!因為她心裏愁苦,耶和華向我隱瞞,沒有指示我。」
v28 婦人說:「我何嘗向我主求過兒子呢?我豈沒有說過,不要欺哄我嗎?」與其說是婦人抱怨,其實更像是婦人將苦情向神「傾心吐意」。雖然婦人一開始未主動向神求賜兒女,但是她確有敬畏神與愛神之心,蒙神恩眷,如今發生喪子事件,看起來好像是莫明其妙的悲劇,神怎會允許此事發生?但也有解經學者認為當婦人帶著需要向神傾心吐意與哀求的時候,也考驗與塑造了婦人對神的信心更加堅定。在不信的人身上,這一切都是倒楣,都是不幸,都是悲劇;但在有信心的人身上,這是信心蛻變成長的良機,也是叫神得榮耀的大好機會。
(2)v29~30以利沙一開始只叫僕人拿他的杖前去,直接發在孩子臉上,但是婦人堅持要與先知前往,她不將期待放在其他人身上。果然基哈西先去了,照作卻沒有反應(v31),v32~37以利沙親自出馬:「上床伏在孩子身上,口對口,眼對眼,手對手;既伏在孩子身上,孩子的身體就漸漸溫和了。然後他下來,在屋裏來往走了一趟,又上去伏在孩子身上,孩子打了七個噴嚏,就睜開眼睛了。」為什麼要怎麼麻煩?而不是像耶穌講一句話就可以叫人從死裏復活了?我們不知道,因為「神行大事不可測度,行奇事不可勝數。」先知不是神,而是緊緊仰望神、跟隨神、順服神而行事。另外此事與以利亞使寡婦兒子復活之事如出一轍:「以利亞三次伏在孩子的身上,求告耶和華說:「耶和華─我的 神啊,求你使這孩子的靈魂仍入他的身體!耶和華應允以利亞的話,孩子的靈魂仍入他的身體,他就活了。」(王上17:21~22)
4. 今天的回應
我過去總是以為神的旨意必然凡事亨通,盡都順利,但是讀聖經之後才發現並非如此。神揀選亞伯拉罕到迦南地,但也會遇到大饑荒、應許生子卻要等25年;神揀選以撒,但也會遇到被人欺負;神揀選雅各,更是一波多折;神揀選摩西,過程充滿艱辛;神揀選大衛,卻用了10多年的逃亡生涯煉淨他的生命;神揀選12門徒,但十字架的道路盡是逼迫與殉道;神揀選保羅,身上不僅有一根刺,還經常遇到各種逼迫與危險……。今天的經文明顯神賜福給這個書念的婦人,但孩子卻半路莫明夭折?所以我修正我的觀念,跟隨神並不是在追求一條安逸舒適的道路,而是一條「天天放下自我,緊緊跟隨主、親近神、倚靠神」的天國窄路,不斷經歷「主恩夠用」的宏恩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