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下 4:8~17
4:8 一日,以利沙走到書念,在那裏有一個大戶的婦人強留他吃飯。此後,以利沙每從那裏經過就進去吃飯。
4:9 婦人對丈夫說:「我看出那常從我們這裏經過的是聖潔的神人。
4:10 我們可以為他在牆上蓋一間小樓,在其中安放床榻、桌子、椅子、燈臺,他來到我們這裏,就可以住在其間。」
4:11 一日,以利沙來到那裏,就進了那樓躺臥。
4:12 以利沙吩咐僕人基哈西說:「你叫這書念婦人來。」他就把婦人叫了來,婦人站在以利沙面前。
4:13 以利沙吩咐僕人說:「你對她說:你既為我們費了許多心思,可以為你做甚麼呢?你向王或元帥有所求的沒有?」她回答說:「我在我本鄉安居無事。」
4:14 以利沙對僕人說:「究竟當為她做甚麼呢?」基哈西說:「她沒有兒子,她丈夫也老了。」
4:15 以利沙說:「再叫她來。」於是叫了她來,她就站在門口。
4:16 以利沙說:「明年到這時候,你必抱一個兒子。」她說:「神人,我主啊,不要那樣欺哄婢女。」
4:17 婦人果然懷孕,到了那時候,生了一個兒子,正如以利沙所說的。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王下 4:13 以利沙吩咐僕人說:「你對她說:你既為我們費了許多心思,可以為你做甚麼呢?你向王或元帥有所求的沒有?」她回答說:「我在我本鄉安居無事。」
3. 默想分享
(1)以利沙每當前往加利利南部地區時,都會經過耶斯列谷北邊的小鎮「書念」。一位大戶人家的婦人同丈夫因為看出以利沙是「聖潔的神人」(v9),亦即真正的先知,出於敬畏神與愛神的單純心志,他們強留以利沙用餐,甚至為他蓋了小樓供先知經過暫住(v10)。以利沙想要回報他們,因為以利沙曾經幫助以色列王約蘭打贏摩押(3:16~19),所以在「王或元帥」(v13)面前受到尊重,可以請他們幫忙為婦人伸冤或解決重大問題。但書念婦人卻在本鄉「安居無事」(v13),沒有冤屈、沒有訴訟,沒有任何需要。
其實,書念婦人並不是真的「安居無事」,因為「她沒有兒子,她丈夫也老了」(v14),將來既沒有人養老、也沒有人繼承產業,未來毫無指望。但這事實在太難,地上的「王或元帥」都幫不上忙,只能仰望神的救恩。—《聖經綜合解讀》
(2)v14僕人基哈西提醒以利沙:「她沒有兒子,她丈夫也老了。」於是以利沙祝福這對敬虔的夫妻:「明年到這時候,你必抱一個兒子。」(v16)結果事情果然照著先知的話語成就了(v17)這情景不禁讓我們想到亞伯拉罕,亞伯拉罕也曾經極力熱情接待神的使者(創18章),上帝也曾應許亞伯拉罕:「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嗎?到了日期,明年這時候,我必回到你這裏,撒拉必生一個兒子。」(創18:14)
書念婦人給我們學習到的功課:
一、有敬畏神與愛神的心,不但愛神,並且愛神的先知:北國以色列一直活在拜偶像與得罪神的光景之中,普遍百姓都遠離了神。但這婦人竟然有屬靈的眼光能認出「這是聖潔的神人」,不但如此,她因為敬畏神與愛神,甘心接待神的先知,正應驗了:「人因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必得先知所得的賞賜;人因為義人的名接待義人,必得義人所得的賞賜。」(太10:41)
二、這婦人愛心的付出,是不求回報的,不像許多人做什麼事,都充滿了算計與功利。即使夫妻最大的遺憾是「膝下無子」,但當先知提出要求時,他們卻充滿知足感恩的心,不求回報。正是這樣的態度,印證了他們是出於真實甘心與愛心的事奉,他們對以利沙的服事,其實背後動機是對神的敬畏與愛。
三、我們的需要,在世上不能靠君王與元帥,只能單單倚靠神。但是當我們仰望神的恩典的時候,不是用「交換或功德」的方式去賄賂神,而是「先求神的國與神的義」,神的眼目遍察全地,神的恩典與慈愛長闊高深,神對我們的愛與付出絕對過於我們所能想像與理解的。
4. 今天的回應
書念的婦人因敬畏而愛神、愛人,愛就是甘心付出不求回報的心,反而越加被神紀念與賞賜。幾乎所有的世人都有「交換與賺取」的觀念,認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只有用「行為或功德才能跟神交換好處」,但這是對偶像的交往態度,而不是神,有這種想法的人都是不認識真神的人。因為真神給人的不是「人所配得的」,而是「白白的恩典與憐憫」。一切都是出自於神的恩惠慈愛,但是神更願意施恩給那些「謙卑、相信、愛神」的人,因為這些人的「生命與關係」是正確的,反倒是總是在想要「跟神交換」的人才是自大與愚昧之輩。或許有時候神體恤人的幼稚軟弱,但神更希望人能盡快脫離「嬰孩與吃奶的幼稚階段」,成為「長大成熟的懂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