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下 3:13~27
3:13 以利沙對以色列王說:「我與你何干?去問你父親的先知和你母親的先知吧!」以色列王對他說:「不要這樣說,耶和華招聚我們這三王,乃要交在摩押人的手裏。」
3:14 以利沙說:「我指著所事奉永生的萬軍耶和華起誓,我若不看猶大王約沙法的情面,必不理你,不顧你。
3:15 現在你們給我找一個彈琴的來。」彈琴的時候,耶和華的靈(原文是手)就降在以利沙身上。
3:16 他便說:「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在這穀中滿處挖溝;
3:17 因為耶和華如此說:你們雖不見風,不見雨,這穀必滿了水,使你們和牲畜有水喝。』
3:18 在耶和華眼中這還算為小事,他也必將摩押人交在你們手中。
3:19 你們必攻破一切堅城美邑,砍伐各種佳樹,塞住一切水泉,用石頭糟踏一切美田。」
3:20 次日早晨,約在獻祭的時候,有水從以東而來,遍地就滿了水。
3:21 摩押眾人聽見這三王上來要與他們爭戰,凡能頂盔貫甲的,無論老少,盡都聚集站在邊界上。
3:22 次日早晨,日光照在水上,摩押人起來,看見對面水紅如血,
3:23 就說:「這是血啊!必是三王互相擊殺,俱都滅亡。摩押人哪,我們現在去搶奪財物吧!」
3:24 摩押人到了以色列營,以色列人就起來攻打他們,以致他們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以色列人往前追殺摩押人,直殺入摩押的境內,
3:25 拆毀摩押的城邑,各人拋石填滿一切美田,塞住一切水泉,砍伐各種佳樹,只剩下吉珥‧哈列設的石牆;甩石的兵在四圍攻打那城。
3:26 摩押王見陣勢甚大,難以對敵,就率領七百拿刀的兵,要衝過陣去到以東王那裏,卻是不能;
3:27 便將那應當接續他作王的長子,在城上獻為燔祭。以色列人遭遇耶和華的大怒(或譯 :招人痛恨),於是三王離開摩押王,各回本國去了。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王下 3:14 以利沙說:「我指著所事奉永生的萬軍耶和華起誓,我若不看猶大王約沙法的情面,必不理你,不顧你。
3:18 在耶和華眼中這還算為小事,他也必將摩押人交在你們手中。
3:17 因為耶和華如此說:你們雖不見風,不見雨,這穀必滿了水,使你們和牲畜有水喝。』

 

3. 默想分享
(1)以利沙是北國先知,卻不想理會拜金牛犢的約蘭王,而是看在約沙法的情面上願意幫助他們。關於南國約沙法王與北國以色列王的關係,約沙法曾經與「恨惡耶和華」的亞哈聯手攻擊亞蘭人(王上22:4),結果被神責備;約沙法又與「行惡太甚」的亞哈謝合夥造船(代下20:36),結果也被神責備(代下20:37)。但這一次約沙法與約蘭聯手攻打摩押,神不但沒有責備,還差遣以利沙跟隨保護(v14)。並不是因為約蘭「除掉他父所造巴力的柱像」(v2),就配得拯救;而是要在最後審判約蘭之前(9:24),證明他即使知道「神是拯救」,也不能回轉歸向神。神不住地用恩慈領罪人悔改,人卻任著自己「剛硬不悔改的心,為自己積蓄忿怒,以致神震怒,顯祂公義審判的日子來到」(羅2:5)。神一面出手拯救,一面也要以色列王約蘭看見,他們得幫助,是因著神看顧敬畏神的猶大王約沙法v14)。(正如神自己所宣告的:「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視我的,他必被輕視」(撒上2:30)。—《聖經綜合解讀》

在彈琴的時候,以利沙被聖靈充滿,告訴三王「雖不見風,不見雨」,但是「這穀必滿了水,使你們和牲畜有水喝。」(v17)所以他們必須要在山谷各處挖溝,以便蓄水。同時「他也必將摩押人交在你們手中。」(v18)這是宣告戰事必將靠神得勝!出谷出水,以及戰爭的得勝,並不是因為人配得,完全都是「神的恩典與憐憫」,臨到不配的人身上。

(2)v21~23這裏神行了一個「自然界的神蹟」,就是「紅色砂岩水道的河床上到處都是裝滿了水的坑,在早晨的陽光下看起來『水紅如血』(v22)。摩押人並不知道一夜之間來了水,所以才以為是三王互相擊殺的血。想要趁勢而起:「摩押人哪,我們現在去搶奪財物吧!」(v23)—參《聖經綜合解讀》

神已應許此戰必勝,三王攻進摩押的城邑,直到京城「吉珥‧哈列設」,「只剩下吉珥‧哈列設的石牆」(v25),可以譯為「直到在吉珥‧哈列設只剩下石頭」(英文ESV、 NASB譯本)。以東王的防線可能比較薄弱,所以摩押王想從以東王的方向突圍(v26),但還是不能成功,結果就絕望地獻長子為祭,想取悅自己的偶像基抹。(v27)

「以色列人遭遇耶和華的大怒」(v27),原文是「以色列人遭遇大怒」(英文ESV、 NASB譯本),表明主動撤軍是北國以色列引起的。猶太史學家約瑟夫說,三王主動撤軍,是因為他們憐憫摩押王的苦境,基於人道和同情;但實際上,很可能是拜偶像的以色列王看到摩押王獻長子為祭,所以害怕遭到基抹的報復。「神是拯救」,也無法回轉信靠神的拯救。因此,雖然信實的神施行了拯救,約蘭王卻不能徹底打敗摩押(v27),約阿施王也不能徹底打敗亞蘭(13:19),摩押和亞蘭都繼續成為北國以色列的難處(13:20、22)。—《聖經綜合解讀》

 

4. 今天的回應
三個王聯合作戰,因為事先沒有尋求神,差一點全軍覆沒,還好求問神的先知得到神的憐憫,靠神反敗為勝。但其實後來南國北國最終還是亡於外邦人之手,不是因為軍事不強,而是一再得罪神,神興起仇敵來管教煉淨他們。人的仇敵就是自己的私慾,就是自己的罪,甚至就是神!因為人得罪神而不悔改,神就轉過來作我們的仇敵,直到我們肯謙卑悔改,神化咒詛成為祝福。所以基督徒與其一直強調仇敵的攻擊,不如專心與神親密,過一個順服的生活方式,神自然保護我們遠離仇敵紛爭攪擾,甚至起來為我們爭戰。仇敵不是焦點,神自己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