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巴底亞書 1:1~14
1:1 俄巴底亞得了耶和華的默示。論以東說:我從耶和華那裏聽見資訊,並有使者被差往列國去,說:起來吧,一同起來與以東爭戰!
1:2 我使你─以東在列國中為最小的,被人大大藐視。
1:3 住在山穴中、居所在高處的啊,你因狂傲自欺,心裏說:誰能將我拉下地去呢?
1:4 你雖如大鷹高飛,在星宿之間搭窩,我必從那裏拉下你來。這是耶和華說的。
1:5 盜賊若來在你那裏,或強盜夜間而來─你何竟被剪除─豈不偷竊直到夠了呢?摘葡萄的若來到你那裏,豈不剩下些葡萄呢?
1:6 以掃的隱密處何竟被搜尋?他隱藏的寶物何竟被查出?
1:7 與你結盟的都送你上路,直到交界;與你和好的欺騙你,且勝過你;與你一同吃飯的設下網羅陷害你;在你心裏毫無聰明。
1:8 耶和華說:到那日,我豈不從以東除滅智慧人?從以掃山除滅聰明人?
1:9 提幔哪,你的勇士必驚惶,甚至以掃山的人都被殺戮剪除。
1:10 因你向兄弟雅各行強暴,羞愧必遮蓋你,你也必永遠斷絕。
1:11 當外人擄掠雅各的財物,外邦人進入他的城門,為耶路撒冷拈鬮的日子,你竟站在一旁,像與他們同夥。
1:12 你兄弟遭難的日子,你不當瞪眼看著;猶大人被滅的日子,你不當因此歡樂;他們遭難的日子,你不當說狂傲的話。
1:13 我民遭災的日子,你不當進他們的城門;他們遭災的日子,你不當瞪眼看著他們受苦;他們遭災的日子,你不當伸手搶他們的財物;
1:14 你不當站在岔路口剪除他們中間逃脫的;他們遭難的日子,你不當將他們剩下的人交付仇敵。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俄 1:10 因你向兄弟雅各行強暴,羞愧必遮蓋你,你也必永遠斷絕。

 

3. 默想分享
經文背景:《網路查經大全》—
本書的特點如下:
(一)本書是舊約聖經中最短的一卷書,僅有21節。
(二)本書完全針對以東有所責備與預言,而以東人最後一次出現在聖經中,是主耶穌時代的希律王,其後以東人在歷史上絕跡,正應驗了本書的預言。
(三)本書中列舉了許多的對比,例如:猶大人和以東人、錫安山和以掃山、狂傲和被人藐視、住在高處和被人拉下、欺騙人和被人出賣、耶和華說和你心裡說、聰明人和毫無聰明、喝苦杯和照樣喝、遭難的日子和降罰的日子、擄掠財物和歸於無有、萬國和國度必歸耶和華等。
(四)本書以「日子」為關鍵字眼貫穿全書。

(1)v1~9上帝透過先知俄巴底亞,對以東發出審判。以東的祖先就是以掃,是以色列祖先雅各的哥哥。當上帝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的時候,以東不但未施援手,反而漠視、攻擊與搶奪。當時候到了,神要發出審判:
一、神要與以東爭戰(v1):一般認為可能是預言亞述召喚附庸國聯合進攻以東。

二、神要擊打他所引以為傲的軍事武力(v3~4):「住在山穴中,居所在高處」(v3),指以東地處山區,有許多陡峭的山壁、山洞和裂口可供藏匿,以東的首都西拉就建在懸崖峭壁之間。由於以東易守難攻、聰明富足,逐漸變得「狂傲自欺」(v3)自以為可以「高飛」(v4),但神「必從那里拉下你來」(v4),使他們「在列國中為最小的,被人大大藐視」(v2)—參《聖經綜合解讀》

三、所有的財物將被人掠奪(v5~6):以東因貿易而致富,把最看重的「寶物」隱藏在自以為穩妥的「隱密處」(v6),將來卻會被敵人全部搜出、擄走,一無所剩。「盜賊」(v5)只是拿走貴重物品,偷夠就走;「摘葡萄的」(v5)也會剩下一些果子,留給窮人和鳥獸(申24:21)。但敵人卻會徹底劫掠以東,什麼都不留下(v6)—參《聖經綜合解讀》

四、被結盟的國家背叛(v7)
五、以東人自誇的智慧、聰明人要被除滅(v8)
以東人通過南來北往的商旅收集了各樣的知識。「提幔」(v9)位於以東境內,是約伯的朋友以利法的家鄉( 伯2:11),以出智慧人聞名(耶49:7)。屬肉體的以東代表抵擋神的「萬國」(v15)。世人所看重的任何人、事、物,最終都會像以東所倚賴的「寶物」(v5~6)、「智慧」(v7~8)、「勇士」(v9)和盟友(v7),一夕之間土崩瓦解、全然失去。—參《聖經綜合解讀》

(2)v10~14先知細數以東人罪惡的原因,最主要是因為他們殘暴地對待他們的兄弟雅各(v10),特別是當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進迦南地時,神還特別保守了以東的安全(申2:2~6)。但以東卻在以色列人遭災的時候,恩將仇報、冷眼旁觀,甚至落井下石:
一、未施援手、視而不見(v11)
二、不當瞪眼看著、不當因此歡樂、不當說狂傲的話(v12)
三、不當進他們的城門、不當瞪眼看著他們受苦、不當伸手搶他們的財物(v13)
四、不當站在岔路口剪除他們中間逃脫的、不當將他們剩下的人交付仇敵(v14)

以東人從袖手旁觀(v11)、幸災樂禍(v12),演變成趁火打劫(v13)、趕盡殺絕(v14),對於這樣的人,神是不會視為無罪的。

 

4. 今天的回應
喜歡袖手旁觀、幸災樂禍是人的老我罪性,但基督徒信主後就脫離了「老我的舊習性」,而是效法耶穌活出「恩典與憐憫」的慈愛性情。耶穌為我們示範「大的要服事小的」,這就是「僕人心態」,在上位者應當主動服事軟弱與卑微之人,而不是自以為義、自以為是,求主憐憫幫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