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上 22:41~53
22:41 以色列王亞哈第四年,亞撒的兒子約沙法登基作了猶大王。
22:42 約沙法登基的時候年三十五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五年。他母親名叫阿蘇巴,乃示利希的女兒。
22:43 約沙法行他父親亞撒所行的道,不偏離左右,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百姓仍在那裏獻祭燒香。
22:44 約沙法與以色列王和好。
22:45 約沙法其餘的事和他所顯出的勇力,並他怎樣爭戰,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
22:46 約沙法將他父親亞撒在世所剩下的孌童都從國中除去了。
22:47 那時以東沒有王,有總督治理。
22:48 約沙法製造他施船隻,要往俄斐去,將金子運來;只是沒有去,因為船在以旬‧迦別破壞了。
22:49 亞哈的兒子亞哈謝對約沙法說:「容我的僕人和你的僕人坐船同去吧!」約沙法卻不肯。
22:50 約沙法與列祖同睡。葬在大衛城他列祖的墳地裏。他兒子約蘭接續他作王。
22:51 猶大王約沙法十七年,亞哈的兒子亞哈謝在撒瑪利亞登基,作以色列王共二年。
22:52 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他的父母,又行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裏的事。
22:53 他照他父親一切所行的,事奉敬拜巴力,惹耶和華─以色列 神的怒氣。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王上 22:43 約沙法行他父親亞撒所行的道,不偏離左右,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百姓仍在那裏獻祭燒香。
3. 默想分享
(1)v41~50鏡頭切換到南國猶大的約沙法王,他接替父親亞撒作猶大王25年,聖經中稱他:「行他父親亞撒所行的道,不偏離左右,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v43)他的事蹟詳細記錄在《歷代志下17:1~21:1》,但在《列王紀》中只是配角,對他的記錄都是為了突出人的全然敗壞。
約沙法效法父親敬畏神,除滅外邦神殿裏的孌童,潔淨信仰。他雖然沒有除掉邱壇,但並未拜偶像,而是單單事奉神,所以被最為好王之列。但人總是不完全的,他可能為了恢復民族團結、共同抵禦外敵,所以當他「大有尊榮資財」(代下18:1)以後,「就與亞哈結親」,不顧北國的偶像崇拜,成為第一個「與以色列王和好」(v44)的猶大王。「與以色列王和好」的結果,為南北兩國贏得了將近30年的和平時期,雙方開展了密切的軍事(v4)和經濟(代下20:36)合作,但代價卻是使約沙法的兒子、孫子都效法亞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王下8:18、27),差點使猶大的王室被耶洗別的女兒剿滅(代下22:10)。因此,神並不喜悅這樣的聯盟(代下19:2),阻攔了他們合夥造船的計畫(v48)—參《聖經綜合解讀》
(2)v51~53鏡頭切換到北國以色列,亞哈王死後,兒子亞哈謝接替作王2年,因為從樓上的欄杆摔落受傷,不久就死了(王下1:2)聖經中對他的評價:「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他的父母,又行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裏的事。他照他父親一切所行的,事奉敬拜巴力,惹耶和華─以色列 神的怒氣。」他不敬拜耶和華,反而效法父母膜拜巴力,甚至差人求問以革倫的神明巴力西卜,最終自食惡果(王下1:16~17)。
4. 今天的回應
約沙法主是南國少數的「好王」之一,但是他卻在「結盟」的事上屢屢得罪神。第一次是在王上15:v18~21亞撒作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就是將聖殿與王宮府庫剩下的金銀當作禮物,獻給亞蘭王便哈達,請求結盟一起攻打北國以色列,後來神差遣先知責備他倚靠盟國卻不單單倚靠神(代下16:7~10)。第二次是與邪惡的亞哈王結親,讓兒子娶了亞哈王的女兒,結果造成日後兒孫三代死光,只留下一人的慘劇;第三是關於南國約沙法王與北國以色列王的關係,約沙法曾經與「恨惡耶和華」的亞哈聯手攻擊亞蘭人(王上22:4),結果被神責備;第四,約沙法又與「行惡太甚」的亞哈謝合夥造船(代下20:36),結果也被神責備(代下20:37)。
在這些結盟的事,約沙法沒有好好尋求神,可能是為了軍事或政治上的考量與他人結盟,想要倚靠其他力量來達到國家的利益,卻沒有「單單尋求倚靠耶和華」,結果錯誤的追求外援反而帶來自己與國家的禍患。這也要成為我們的提醒,我們不要「以別神(人)取代耶和華」,免得愁苦必加增,而是多多「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一起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