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上 18:30~46
18:30 以利亞對眾民說:「你們到我這裏來。」眾民就到他那裏。他便重修已經毀壞耶和華的壇。
18:31 以利亞照雅各子孫支派的數目,取了十二塊石頭(耶和華的話曾臨到雅各說:「你的名要叫以色列」),
18:32 用這些石頭為耶和華的名築一座壇,在壇的四圍挖溝,可容穀種二細亞,
18:33 又在壇上擺好了柴,把牛犢切成塊子放在柴上,對眾人說:「你們用四個桶盛滿水,倒在燔祭和柴上」;
18:34 又說:「倒第二次。」他們就倒第二次;又說:「倒第三次。」他們就倒第三次。
18:35 水流在壇的四圍,溝裏也滿了水。
18:36 到了獻晚祭的時候,先知以利亞近前來,說:「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 神,耶和華啊,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 神,也知道我是你的僕人,又是奉你的命行這一切事。
18:37 耶和華啊,求你應允我,應允我!使這民知道你─耶和華是 神,又知道是你叫這民的心回轉。」
18:38 於是,耶和華降下火來,燒盡燔祭、木柴、石頭、塵土,又燒乾溝裏的水。
18:39 眾民看見了,就俯伏在地,說:「耶和華是 神!耶和華是 神!」
18:40 以利亞對他們說:「拿住巴力的先知,不容一人逃脫!」眾人就拿住他們。以利亞帶他們到基順河邊,在那裏殺了他們。
18:41 以利亞對亞哈說:「你現在可以上去吃喝,因為有多雨的響聲了。」
18:42 亞哈就上去吃喝。以利亞上了迦密山頂,屈身在地,將臉伏在兩膝之中;
18:43 對僕人說:「你上去,向海觀看。」僕人就上去觀看,說:「沒有甚麼。」他說:「你再去觀看。」如此七次。
18:44 第七次僕人說:「我看見有一小片雲從海裏上來,不過如人手那樣大。」以利亞說:「你上去告訴亞哈,當套車下去,免得被雨阻擋。」
18:45 霎時間,天因風雲黑暗,降下大雨。亞哈就坐車往耶斯列去了。
18:46 耶和華的靈(原文是手)降在以利亞身上,他就束上腰,奔在亞哈前頭,直到耶斯列的城門。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王上 18:36 到了獻晚祭的時候,先知以利亞近前來,說: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 神,耶和華啊,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 神,也知道我是你的僕人,又是奉你的命行這一切事。
18:37 耶和華啊,求你應允我,應允我!使這民知道你─耶和華是 神,又知道是你叫這民的心回轉。
3. 默想分享
(1)v31「以利亞照雅各子孫支派的數目,取了十二塊石頭。」這是要提醒北國以色列的百姓:雖然十二支派已經分成南北兩國,但他們應該是神在地上合一的見證。神在迦密山所行的神蹟,不只是為了向北國、也是為了向南國的百姓顯明:「耶和華是神」(v37)。
v32~35以利亞「重修已經毀壞耶和華的壇」,在壇的四圍挖水溝,可容穀種二細亞(大約14升)。在壇上擺好了柴,把牛犢切成塊子放在柴上,總共倒了三次水,讓整個祭物和木材都濕透,難以著火,好讓人在神的作為面前無可推諉。
v36~37以利亞不像巴力的假先知們,必須「踊跳、用刀槍自割、自刺,直到身體流血。」用自殘的方式來取悅巴力,而是簡單宣告神的旨意:「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 神,也知道我是你的僕人,又是奉你的命行這一切事。……,使這民知道你─耶和華是 神,又知道是你叫這民的心回轉。」結果是神垂聽了以利亞的禱告:「於是,耶和華降下火來,燒盡燔祭、木柴、石頭、塵土,又燒乾溝裏的水。」(v38)
(2)v38~40神降火將整個祭壇都燒成灰燼,不是一般的火焰或閃電能夠造成的。所以百姓非常震驚,立刻承認「耶和華是神!耶和華是神」(v39)。以利亞根據律法對付假先知的條例(申13:5;17:2~7),要求眾民首先除掉「巴力的先知」(v40),然後才求神降雨。
v41~45神藉著真先知勝過假先知,並且殺盡假先知,除盡罪惡之後,這時候才降下雨來,見證這一切都是出於耶和華,唯有耶和華是真神,百姓必須離棄罪惡之後,才能蒙神眷顧。這裏我們看見,即使以利亞是屬神的先知,即使神應允要降下雨來,但是顯然以利亞禱告的過程並不簡單:
一、謙卑禱告:「以利亞上了迦密山頂,屈身在地,將臉伏在兩膝之中」(v42)
二、持續禱告:「他說:你再去觀看,如此七次。」(v43)
三、巴掌大的雲彩:神的禱告並不每次總是一次全部到位,也經常是從一點小小的徵兆,讓人學習可以憑信心的眼睛看見神的作為。
四、奔跑的以利亞:聖靈充滿以利亞,使他竟然可以靠跑步後來居上,超越亞哈王的馬車,直到耶斯列的城門。(v46)見證這一切都是出自耶和華超自然的作為,見證了「唯有耶和華是真神!」
4. 今天的回應
這世間的法則,就是你既然對我不仁,我就對你不義,但是神卻不是這樣。即使人一再背約毀信,神仍然「守約施慈愛」。即使神知道神蹟並無法叫君王與百姓真實的悔改(人只是一時的激動,但仍然善變),神仍向罪人證明「唯有耶和華是真神」。今天同樣地神一再給我們機會證明祂是神,絕不是給我們機會繼續活在罪惡之中,而是趕緊把握機會悔改歸正,過一個「追求神的國與神的義」的生活方式,與屬靈家人彼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