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上 12:12~20
12:12 耶羅波安和眾百姓遵著羅波安王所說「你們第三日再來見我」的那話,第三日他們果然來了。
12:13 王用嚴厲的話回答百姓,不用老年人給他所出的主意,
12:14 照著少年人所出的主意對民說:「我父親使你們負重軛,我必使你們負更重的軛!我父親用鞭子責打你們,我要用蠍子鞭責打你們!」
12:15 王不肯依從百姓,這事乃出於耶和華,為要應驗他藉示羅人亞希雅對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所說的話。
12:16 以色列眾民見王不依從他們,就對王說:我們與大衛有甚麼分兒呢?與耶西的兒子並沒有關涉。以色列人哪,各回各家去吧!大衛家啊,自己顧自己吧!於是,以色列人都回自己家裏去了,
12:17 惟獨住猶大城邑的以色列人,羅波安仍作他們的王。
12:18 羅波安王差遣掌管服苦之人的亞多蘭往以色列人那裏去,以色列人就用石頭打死他。羅波安王急忙上車,逃回耶路撒冷去了。
12:19 這樣,以色列人背叛大衛家,直到今日。
12:20 以色列眾人聽見耶羅波安回來了,就打發人去請他到會眾面前,立他作以色列眾人的王。除了猶大支派以外,沒有順從大衛家的。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王上 12:15 王不肯依從百姓,這事乃出於耶和華,為要應驗他藉示羅人亞希雅對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所說的話。
3. 默想分享
(1)v12~15三日之後羅波安召見耶羅波安等百姓的代表,他沒有採用元老大臣的智慧諫言,卻選擇採用年輕臣子的「餿主意」:「我父親使你們負重軛,我必使你們負更重的軛!我父親用鞭子責打你們,我要用蠍子鞭責打你們!」(v14),足見其內心充滿了專橫獨斷、自大狂妄,註定百姓要離他遠去。
v15 「王不肯依從百姓,這事乃出於耶和華,為要應驗他藉示羅人亞希雅對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所說的話。」原文是「這事的轉變乃出於耶和華」,意思是神允許這些事情發生,為要管教所羅門( 11:11-12)。實際上,羅波安一旦失去了神的保護,無論選擇誰的主意,都不能維持國家的統一:高壓政策固然會加速分裂,懷柔政策也不能長久維持。── 《列王記上綜合解讀》
有關「這事乃出於耶和華」,這絕對是聖經中難解的難題之一,而且聖經中類似的經文還不少。我們不能說羅波安的決定是神逼他或害他決定的,因為神尊重人的自由意志,這樣神審判人才能成為公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當承擔的責任,而且不能推給別人或上帝。我個人小小的理解,神是有能力在人心裏動工與感動的,而且神的旨意與意念絕對都是愛、美善與祝福。但是當人不肯順服神的時候,這時候神有二種解決方式,第一個就是管教人,使人在管教中「或許靈魂甦醒過來,以致於悔改」;第二個情況就是神「任憑人」,而不施以管教,但結果必定是最糟的,任憑就是神放棄人自生自滅,咎由自取了,這本來就是人自作孽,不可活。所以我們要珍惜神管教人的恩典,因為祂所愛的,就必管教。
(2)v16~20百姓聽完羅波安的決定,才成立沒有多久的國家就自此分裂了。南國仍由羅波安作王,但就只剩下猶大與便雅憫二個支派;北國就是剩餘的10個支派,支持耶羅波安作王
v18羅波安不知道那是最後一次的失敗,他差遣最差的代表“亞多蘭”(即4:6和5:14的亞多尼蘭)去;亞多蘭在大衛和所羅門時代一直負責掌管服苦役的人。他已經是位老臣子了,繼續作羅波安管理苦役的大臣(撒下20:24)。羅波安昧於時勢,仍叫他去向北方的以色列人征服苦役,遭到反抗,給石頭打死;羅波安也自示劍逃回耶京。──《啟導本聖經列王紀上註釋》
4. 今天的回應
我們走的每一步道路,都是恩典,都是憐憫,都是神蹟!即使不肯信主的人,神也有一般恩典「神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夠我們用的。既然是「恩典」,就說明「不能用賺來的,不是我們配得的,不在乎人如何,乃在乎施恩典憐憫的神」。既然不是賺來的,贏來的,我們在神面前又有什麼可誇的?又何必拿別人來比較?神如果管教我們,也是恩典,要好好把握珍惜。免得神不管教我們,就是放任我們自生自滅了,那才是最大的悲哀。趁著有機會,我們天天來尋求神的心意,與神同活同行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