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上 12:1~11
12:1 羅波安往示劍去;因為以色列人都到了示劍要立他作王。
12:2 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先前躲避所羅門王,逃往埃及,住在那裏(他聽見這事。)
12:3 以色列人打發人去請他來,他就和以色列會眾都來見羅波安,對他說:
12:4 「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做苦工,現在求你使我們做的苦工、負的重軛輕鬆些,我們就事奉你。」
12:5 羅波安對他們說:「你們暫且去,第三日再來見我。」民就去了。
12:6 羅波安之父所羅門在世的日子,有侍立在他面前的老年人,羅波安王和他們商議,說:「你們給我出個甚麼主意,我好回覆這民。」
12:7 老年人對他說:「現在王若服事這民如僕人,用好話回答他們,他們就永遠作王的僕人。」
12:8 王卻不用老年人給他出的主意,就和那些與他一同長大、在他面前侍立的少年人商議,
12:9 說:「這民對我說:『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求你使我們輕鬆些。』你們給我出個甚麼主意,我好回覆他們。」
12:10 那同他長大的少年人說:「這民對王說:『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求你使我們輕鬆些。』王要對他們如此說:『我的小拇指頭比我父親的腰還粗。
12:11 我父親使你們負重軛,我必使你們負更重的軛!我父親用鞭子責打你們,我要用蠍子鞭責打你們!』」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王上 12:4 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做苦工,現在求你使我們做的苦工、負的重軛輕鬆些,我們就事奉你。

 

3. 默想分享
(1)列王紀上11章的重點是所羅門離棄神,神便興起仇敵(內憂外患)來管教他,並且興起耶羅波安帶領12支派中的10個支派叛亂,成為北國的君王,而所羅門王的兒子羅波安繼位成為南國的君王,自此國家分裂成為北國(10個支派)與南國(2個支派:猶大支派、便雅憫支派)。11章到後來,耶羅波安因為躲避所羅門的追殺,逃到埃及避禍,直到所羅門死後,他才回來與羅波安談判。

v1「羅波安往示劍去」,示劍位於以法蓮支派境內(書21:20~21)、以巴路和基利心山之間的隘口,是以色列南北交通和東西交通的十字路口。自從約書亞時代以來,示劍一直是以色列百姓的宗教中心(書24章)。過去,北方各支派來到南方大衛的首都希伯侖,承認他的王權(撒下五1)。現在,羅波安卻要到北方的示劍會晤北方各支派的領袖,爭取他們的支持。可見國家分裂的危機迫於眉睫,所羅門留下的只是虛假的繁榮昌盛。—參《聖經綜合解讀》

耶羅波安顯然得到許多以色列人的支援,成為代表去和羅波安談判:「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做苦工,現在求你使我們做的苦工、負的重軛輕鬆些,我們就事奉你。」(v4)這裏的重點:
一、百姓在建造聖殿時,是在安息中建造,每年輪流三個月上山伐木(5:13~14),結果「都心中喜樂」(8:66)。因此,所羅門使百姓「負重軛,做苦工」(v4),並不是為了建造聖殿,而是為了建造他「所願建造的」(9:19)的各種工程。—《聖經綜合解讀》

二、雖然神已透過先知揀選了耶羅波安,但他並沒有因此就揭竿起義,順勢作王,而是給羅波安一個選擇的機會。如果這位新王肯減輕百姓的負荷,不要像所羅門王一樣奴役他們負重軛,耶羅波安也無意叛亂作王。

(2)v6~7羅波安聽完耶羅波安的「談判」,花了三天的時間來徵詢群臣的看法。首先第一批是所羅門時代的元老大臣(老年人),他們建議新王「服事這民如僕人,用好話回答他們,他們就永遠作王的僕人。」(v7)有解經學者認為這群老臣並不是因為出於神的智慧說這話,而是想要用好話暫時安撫人心。他們都是所羅門的老臣,過去沒有阻止所羅門偏離神,現在也不能幫助羅波安走正道,所出的主意只是詭詐的政治手段,目的不是讓王作百姓的「僕人」,而是讓百姓「永遠作王的僕人」(v7)。

其實神國度的真理,「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太20:27-28)。因此,合神心意的君王,應當以「僕人」(v7)的態度服事神的百姓,正如「大衛按神的旨意服事了他那一世的人」(徒13:36)。

羅波安沒有採用老臣的建議,反而採用了第二批「與他一同長大、在他面前侍立的少年人商議」的意見。這少年人」原文「男孩、兒童」。羅波安「登基的時候年41歲」(14:21),「少年人」既是與他「一同長大」(v8)的,也不會太年輕。他們的意見是要新王對百姓「下馬威」,樹立權威,維持利益:「我的小拇指頭比我父親的腰還粗。我父親使你們負重軛,我必使你們負更重的軛!我父親用鞭子責打你們,我要用蠍子鞭責打你們!」(v10~11)「蠍子鞭」指鞭頭裝有鐵刺的皮鞭,比喻用更嚴厲的手段來建立王的權威。

 

4. 今天的回應
所羅門蒙神賜福,擁有的智慧被視為空前絕後,曠古爍今。但可惜的是所羅門因敬畏得著智慧,卻在得著智慧之後因為親近異族妻妾而離棄神、倚靠自己反成了「愚昧人」。羅波安從小在父親的身邊,似乎並沒有從父親的智慧或慘痛的教訓中學到功課,反而繼續變本加厲地壓柞百姓;門徒聽了耶穌的話,當下並不明白,要等到聖靈提醒光照才能「靈魂甦醒」!因此我們生命成長,不是單靠知識,而是需要倚靠「聖靈的幫助」,先要有「一個敬畏神與愛神的心」,神的話才能在我們生命中發揮作用。神的話,就是靈,是生命,生命是否成長是驗證神話語最好的果子,而不是恩賜與知識。我過去迷失在恩賜與知識之中,如今被聖靈光照走回「生命成長」之路,過程充滿試驗、爭戰,神的話語就是軍裝,順服就能得勝,生命就能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