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上 8:54~66
8:54 所羅門在耶和華的壇前屈膝跪著,向天舉手,在耶和華面前禱告祈求已畢,就起來,
8:55 站著,大聲為以色列全會眾祝福,說:
8:56 「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因為他照著一切所應許的賜平安給他的民以色列人,凡藉他僕人摩西應許賜福的話,一句都沒有落空。
8:57 願耶和華─我們的 神與我們同在,像與我們列祖同在一樣,不撇下我們,不丟棄我們,
8:58 使我們的心歸向他,遵行他的道,謹守他吩咐我們列祖的誡命、律例、典章。
8:59 我在耶和華面前祈求的這些話,願耶和華─我們的 神晝夜垂念,每日為他僕人與他民以色列伸冤,
8:60 使地上的萬民都知道惟獨耶和華是 神,並無別神。
8:61 所以你們當向耶和華─我們的 神存誠實的心,遵行他的律例,謹守他的誡命,至終如今日一樣。」
8:62 王和以色列眾民一同在耶和華面前獻祭。
8:63 所羅門向耶和華獻平安祭,用牛二萬二千,羊十二萬。這樣,王和以色列眾民為耶和華的殿行奉獻之禮。
8:64 當日,王因耶和華殿前的銅壇太小,容不下燔祭、素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便將耶和華殿前院子當中分別為聖,在那裏獻燔祭、素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
8:65 那時,所羅門和以色列眾人,就是從哈馬口直到埃及小河所有的以色列人,都聚集成為大會,在耶和華─我們的 神面前守節七日又七日,共十四日。
8:66 第八日,王遣散眾民;他們都為王祝福。因見耶和華向他僕人大衛和他民以色列所施的一切恩惠,就都心中喜樂,各歸各家去了。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王上 8:56 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因為他照著一切所應許的賜平安給他的民以色列人,凡藉他僕人摩西應許賜福的話,一句都沒有落空。
8:57 願耶和華─我們的 神與我們同在,像與我們列祖同在一樣,不撇下我們,不丟棄我們。
8:58 使我們的心歸向他,遵行他的道,謹守他吩咐我們列祖的誡命、律例、典章。

 

3. 默想分享
(1)所羅門在獻殿禱告一開始是站著的(v22),後來是屈膝跪在祭壇前(v54),顯示他在敬拜中的謙卑態度。最後,他站起來為百姓祝福(v55):
一、稱頌神賜下平安給百姓(v56)原文是「賜安息給祂的民」。「平安」(v56)原文又被譯為「安息」(詩95:11)、「安息之所」(詩132:14)、「安歇」(詩23:2)。神並不倚靠人來成就自己的應許,人必須倚靠著祂的應許才能進入安息。—《聖經綜合解讀》

二、求神與百姓同在:「不撇下我們,不丟棄我們。」(v57)人必須先與神同在,才能得著力量「心歸向神、遵行神的道、謹守他吩咐我們列祖的誡命、律例、典章。」(v58)很多基督徒誤以為我們要先表現良好,才能獲得神的喜悅,願意與神同在;其實新約時代的「因信稱義」,是先強調人要憑信心來到神面前支取神同在的恩典與力量,我們才能夠「活出公義聖潔的性情與品格」來。不肯親近神,我們肯定是親近「世界、魔鬼與老我」,如此又如何有能力來遵行神的話呢?

三、求神「晝夜垂念」(v59)百姓的禱告,每日為百姓伸冤。這裏神垂聽禱告並不單單為了要解決人所有的慾望或是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叫人專心信靠祂:「使地上的萬民都知道惟獨耶和華是神,並無別神」(v60)。人若追求世界、肉體,超過神的地位,就是在拜偶像,就是犯罪得罪神。因此我們禱告的重點,絕對不是只有「解決問題,滿足慾望」,而是「尊主為大」、「愛神親近神」、「得著恩典與能力,活出屬神的生命品格,見證我們真是屬神的兒女。」

(2)v62~66所羅門舉行了為期14天的獻殿禮與住棚節,在禱告與祝福之後,與百姓一同在神的面前,獻上盛大的平安祭(v63)平安祭是「感謝祭」,祭物只有一部分「獻與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利3:5),其餘的部分由獻祭者和親友分享(利7:15~16)。所羅門獻上「牛二萬二千,羊十二萬」(v63),是因為參加獻殿禮的人很多,「從哈馬口直到埃及小河所有的以色列人,都聚集成為大會」(v65),並且守節「共14日」(v65)。所羅門獻上的是「平安祭」,但祭壇上卻要燒「燔祭、素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v64),因為「平安祭」要和「燔祭、素祭」同獻(利3:5;6:12)。—《聖經綜合解讀》

所羅門可能在七月初九、即贖罪日的前一天把約櫃抬進聖殿,到「7月23日」(代下7:10)一共守節14日,包括贖罪日和住棚節的8日(利23:34)。「第八日」(v66),可能指過了第七日安息日。—《聖經綜合解讀》

因著經歷耶和華的恩惠,百姓的內心充滿喜樂。君王與百姓彼此祝福,呈現最理想的國家面貌。在獻殿禮中,以色列人重新奉獻自己來事奉神,並為神在過去及末來所行的一切獻上感恩。—《活潑的生命》

 

4. 今天的回應
以色列民的節期,總是帶來歡樂與興奮的,但是前題是:一、神僕宣讀神的話語;二、百姓悔改的心;三、神僕祝福的禱告;四、百姓喜樂的敬拜。這樣的順序除了在所羅門這裏的經文,後來又在以斯拉宣讀律法時(尼8章)等多處,都看見這樣的見證。教會每週的主日聚會、每週小組的聚會、基督徒平時的大小聚會,我們都應當有這些基本的內容與回應:宣讀神的話語、悔改與順服的心、祝福與應許、喜樂的心成為良藥與愛神的行動。甚至包括每天的QT,我們也期待有這樣的見證。昨天台灣夜晚不斷在持續的地震中度過,甚至花蓮又有大樓受災欲倒,為台灣禱告,不只是求神賜福肉體的生命平安,更重要的是靈裏悔改順服,身心靈有真平安、真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