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上 2:26~35
2:26 王對祭司亞比亞他說:「你回亞拿突歸自己的田地去吧!你本是該死的,但因你在我父親大衛面前抬過主耶和華的約櫃,又與我父親同受一切苦難,所以我今日不將你殺死。」
2:27 所羅門就革除亞比亞他,不許他作耶和華的祭司。這樣,便應驗耶和華在示羅論以利家所說的話。
2:28 約押雖然沒有歸從押沙龍,卻歸從了亞多尼雅。他聽見這風聲,就逃到耶和華的帳幕,抓住祭壇的角。
2:29 有人告訴所羅門王說:「約押逃到耶和華的帳幕,現今在祭壇的旁邊。」所羅門就差遣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說:「你去將他殺死。」
2:30 比拿雅來到耶和華的帳幕,對約押說:「王吩咐說,你出來吧!」他說:「我不出去,我要死在這裏。」比拿雅就去回覆王,說約押如此如此回答我。
2:31 王說:「你可以照著他的話行,殺死他,將他葬埋,好叫約押流無辜人血的罪不歸我和我的父家了。
2:32 耶和華必使約押流人血的罪歸到他自己的頭上;因為他用刀殺了兩個比他又義又好的人,就是以色列元帥尼珥的兒子押尼珥和猶大元帥益帖的兒子亞瑪撒,我父親大衛卻不知道。
2:33 故此,流這二人血的罪必歸到約押和他後裔的頭上,直到永遠;惟有大衛和他的後裔,並他的家與國,必從耶和華那裏得平安,直到永遠。」
2:34 於是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上去,將約押殺死,葬在曠野約押自己的墳墓(原文是房屋)裏。
2:35 王就立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作元帥,代替約押,又使祭司撒督代替亞比亞他。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王上 2:32 耶和華必使約押流人血的罪歸到他自己的頭上;因為他用刀殺了兩個比他又義又好的人,就是以色列元帥尼珥的兒子押尼珥和猶大元帥益帖的兒子亞瑪撒,我父親大衛卻不知道。
3. 默想分享
(1)就在處決亞多尼雅之後,所羅門王接下來馬上處理另外二個協助叛亂的領袖:祭司亞比亞他與元帥約押。v26~27所羅門並未處死亞比亞他,只是革除了亞比亞他祭司的職位,命他回歸自己的田地。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當年他曾經效忠協助大衛,立下功勞,又是服事上帝的祭司,所以他雖然參與叛亂,所羅門仍然網開一面。不過此事也正應驗在撒母耳記上2:27-26,神藉著撒母耳責備以利時說過,以利的子孫會失去大祭司的職任,會向新的大祭司不斷乞討食物。現在應驗了。同時也應驗神讓非尼哈的後裔「永遠當祭司職任」(民25:13)的應許。
v28~35當約押聽見所羅門處死亞多尼雅,又遣送亞比亞他返鄉之後,知道接下來自己小命不保,於是效法亞多尼雅「逃到耶和華的帳幕,抓住祭壇的角。」他以為這樣或許能夠逃過一命,果然比拿雅見約押躲在帳幕裏,也不敢輕舉妄動,直到所羅門王下令直接殺死。因為約押的罪名是因著個人的恩怨,故意謀殺了兩個元帥 (v32),所以即使祭壇所提供的庇護,但不適用於蓄意謀殺(出21:14)。
v35 「王就立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作元帥,代替約押,又使祭司撒督代替亞比亞他。」在政治上、軍事上與宗教上潛藏禍亂的根源已被清除,並由適任者替任之後,國政得以鞏固。
4. 今天的回應
今天的經文不禁又讓我想到這則故事:「當南北戰爭十分激烈,不只林肯率領的北軍向上帝禱告,連南軍也向上帝禱告。有人就很諷刺的問林肯說:『兩邊的人都向上帝祈禱,要上帝幫助他們的那一邊獲勝。上帝難道不會為難嗎?戰爭總有一邊輸一邊贏,兩邊都在求祂,祂到底該幫哪一邊呢?』林肯解釋說:『我不敢禱告求上帝來站在我這邊,但我禱告上帝讓我站在祂那一邊。只要和上帝站在同一邊,必能得勝。』」今天我們看見亞多尼雅和約押,就是「選錯邊站」,站在與上帝反對的一方,結果落到悲慘的下場。我又想到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200多萬百姓只有二個人:迦勒與約書亞是站在神這邊,其餘卻是選擇敵對上帝的旨意,結果迦勒與約書亞得以進入迦南地,其餘20歲以上盡都倒斃曠野。「選邊站」太重要了,重點是我們到底明白不是叫神站在我這邊,而是我要選擇站在神的這一方,但我們真知道神的心意為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