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3:7~19
3:7 耶穌和門徒退到海邊去,有許多人從加利利跟隨他。
3:8 還有許多人聽見他所做的大事,就從猶太、耶路撒冷、以土買、約旦河外,並推羅、西頓的四方來到他那裏。
3:9 他因為人多,就吩咐門徒叫一隻小船伺候著,免得眾人擁擠他。
3:10 他治好了許多人,所以凡有災病的,都擠進來要摸他。
3:11 污鬼無論何時看見他,就俯伏在他面前,喊著說:「你是 神的兒子。」
3:12 耶穌再三地囑咐他們,不要把他顯露出來。
3:13 耶穌上了山,隨自己的意思叫人來;他們便來到他那裏。
3:14 他就設立十二個人,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
3:15 並給他們權柄趕鬼。
3:16 這十二個人有西門(耶穌又給他起名叫彼得),
3:17 還有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又給這兩個人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
3:18 又有安得烈、腓力、巴多羅買、馬太、多馬、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達太,並奮銳黨的西門,
3:19 還有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可 3:14 他就設立十二個人,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
3:15 並給他們權柄趕鬼。
3. 默想分享
(1)耶穌身邊經常擁簇著二批不同動機的群眾,第一批人很多,主要是為了追求神蹟奇事解決民生生活問題的群眾(約6章),或甚至是追求神蹟想看好戲的群眾(約2章);第二批則是選擇捨棄一切來跟隨主的門徒,這群人就非常非常少,但門徒跟耶穌最為親密,耶穌的心也常放在門徒身上。耶穌是好牧人,但這個好牧人要帶領的人就只能是門徒,因為只有門徒是願意放棄一切主權,捨己跟隨主的人。群眾則不然,那裏有神蹟奇事,甚至能夠趕快解決我們眼前的困難,那裏就有聞風而來的群眾蜂湧而上,但問題解決之後,或甚至當耶穌沒有滿足他們慾望的時候,群眾也立刻煙消雲散。耶穌最大的使命,是來到世上捨命,與訓練第一批能夠繼續不斷傳承生命與使命的門徒,至於解決人當下的問題,如果人心不悔改,就永遠有解決不完的問題,也永遠有無法窮盡的欲望,耶穌不是為這事來到世上的。所以耶穌盡可能避開追逐的群眾好能專注天父交付的使命,但是如果遇到有需要的人,耶穌也不會拒絕,總是盡力滿足,這就是神格外的恩典與憐憫。
v14~19耶穌找齊了主要的12位門徒,為要1. 叫門徒常和自己同在、2. 也要差他們去傳道、3. 並給他們權柄趕鬼。一般世人追求事工的果效,但耶穌真正看重的是關係,不管在世上或在天上,門徒、得勝者一定是與神最親近的一群人。因為耶穌看重關係,所以希望門徒「常和自己同在」,第一個是建立親密關係,第二個唯有常與主同在,我們才能連結於主,得著聖靈的能力出去服事。一個平時不肯親近神的人,只能靠自己老我的肉體血氣,甚至神也不紀念他們所做的,因為關係大過事工。門徒第一個重點是願意常與神同在的人,第二個就是門徒要被呼召差派去傳道。這個傳道不是神職人員傳道人的意思,因為人人皆門徒,我們不必成為高深學問的神學家才能傳道,而是分享我們從神從聖經所領受的,向人傳講「神的國近了,我們要悔改,信福音」。第三個就是得著權柄趕鬼,因為趕鬼代表悔改交出生命主權,讓我們的生命交給耶穌來掌權,過去的主人魔鬼必須讓位,讓新的主人耶穌進來。如果生命沒有悔改,趕鬼是沒有用的,繼續犯罪就會繼續招惹更多的鬼,所有「傳道」在於「趕鬼之先」,而「常與神同在」,又在「一切事工」之前。
4. 今天的回應
常與主同在,是今天許多基督徒最忽略的重點。許多基督徒喜歡「聚會」、「服事」、「活動」,喜歡「給神」,但忽略了「緊緊連結於神」,「從神領受恩典能力」,這還是「出於老我」的力量,而且非常容易「burn out」與「跟人爭競比較」。「連結於神」重於一切,而且「先於一切」,連結於神不是一直在想著「聚會與事工」,而是更多是學習「與神同活、同行、同住」,與神一起生活才是門徒操練的重點,包括在家庭與職場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值得基督徒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