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2:13~22
2:13 耶穌又出到海邊去,眾人都就了他來,他便教訓他們。
2:14 耶穌經過的時候,看見亞勒腓的兒子利未坐在稅關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
2:15 耶穌在利未家裏坐席的時候,有好些稅吏和罪人與耶穌並門徒一同坐席;因為這樣的人多,他們也跟隨耶穌。
2:16 法利賽人中的文士(有古卷:文士和法利賽人)看見耶穌和罪人並稅吏一同吃飯,就對他門徒說:「他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喝嗎?」
2:17 耶穌聽見,就對他們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
2:18 當下,約翰的門徒和法利賽人禁食。他們來問耶穌說:「約翰的門徒和法利賽人的門徒禁食,你的門徒倒不禁食,這是為甚麼呢?」
2:19 耶穌對他們說:「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陪伴之人豈能禁食呢?新郎還同在,他們不能禁食。
2:20 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日他們就要禁食。
2:21 沒有人把新布縫在舊衣服上,恐怕所補上的新布帶壞了舊衣服,破的就更大了。
2:22 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裏,恐怕酒把皮袋裂開,酒和皮袋就都壞了;惟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裏。」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可 2:17 耶穌聽見,就對他們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
2:22 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裏,恐怕酒把皮袋裂開,酒和皮袋就都壞了;惟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裏。

 

3. 默想分享
(1)v2耶穌呼召利未來跟隨祂,這利未又名馬太,就是12個門徒中,後來寫下馬太福音的利未。他在被耶穌呼召前的職業是稅吏,這是當時猶太人最痛恨的職業之一,因為他們替羅馬人收稅,又常壓榨百姓,而被視為「猶奸」或是斂財的人。耶穌揀選門徒,誰不好選,卻專門揀選一群烏合之眾或是不被接納的罪人,在當時極具爭議性。不但如此,耶穌還經常不守一些當時候的宗教律法或傳統禮俗,例如不守安息日、不洗手、又經常與罪人同桌吃飯,而且還不禁食?耶穌的行為經常觸怒當時宗教領袖,引發爭議,但又因為廣受民眾愛戴,奪了宗教人士的風頭,使祂被宗教人士恨之入骨,欲除後快。

v17「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這句話人人皆知,問題是常常有知像是無知。耶穌來是找罪人、有病的人,問題是誰沒有罪?沒有病?世人都犯了罪,都患了屬靈的不治之症,只是有人知道自己有罪有病,有人卻拒絕承認而已。更有人本來承認自己是罪人,但後來慢慢墮落因為宗教行為「自以為義」,就像當時候的文士法利賽人一樣,反過來看不起其他罪人?耶穌道成肉身為救萬民,救「每一個人」,但到頭來只有一種人會被救,就是承認自己是「罪人、有病的人」,並且願意接受耶穌成為他們「唯一的救主與人生的主宰」,這種人才會真正的得救。其他人靠自己,卻都要滅亡,滅亡之子反而經常看不起其他的罪人,至終只有謙卑悔改的人,才能承受救恩!

(2)v19~20耶穌回答文士祂與門徒不像施洗約翰或法利賽人禁食的原因,其實法利賽人的禁食習慣一週二次,以為這樣做能夠加速彌賽亞的到來。耶穌用「婚筵」作比喻,其實得救的人(就是教會)是神的新婦新郎,新郎如今已經來了,新娘(教會)這時候應該要享受與新郎(耶穌)一起歡喜快樂的時光,這時候不是禁食的時候。但耶穌離開門徒之後,門徒也需要禁食,這是什麼意思?舊約禁食通常是伴隨悔改一起的,在上帝面前為自己或國家的罪惡披麻蒙灰、憂傷痛悔,求上帝轉離刑罰。但是到了新約的禁食,我認為仍然有悔改的意義,但更重要的是操練「治死老我」、「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或是為了趕鬼而禁食,或是為了重大事件特別需要禁食禱告。總之,禁食使我們的肉體暫時禁戒食物,使我們更加專注在靈性恢復與神的關係,從聖靈得著力量勝過老我、罪惡與仇敵,靠主得勝,我們都需要操練禁食。

v21~22耶穌說比喻:新布不能縫在舊衣服上,如同新酒也不能裝在舊皮袋裏,免得破壞了舊衣服或舊皮袋。所以新布只適合新衣服,新酒只能裝在新皮袋裏,這是什麼意思?簡單說耶穌帶來新約的恩典,就是用聖靈比喻新布或新酒,用新造的人比作新衣服或新皮袋。宗教上的律法規條,則是舊酒或舊布;而我們的老我舊人,就是舊衣服或舊皮袋。耶穌帶來聖靈在人生命中內住與掌權的時代來臨,給了我們一個新的生命,因此我們不再是靠著自己(老我)去死守一堆宗教規條企圖修行來親近上帝,而是藉由聖靈在我們生命中完全掌權,這就是新造的人,透過神的話與神的靈,得著生命的力量與神和好,這就是新酒裝在新皮袋裏。文士法利賽人天天盯著耶穌與門徒有沒有守宗教律法規條,卻不知道有聖靈可以在人生命中掌權。耶穌並沒有廢掉律法,反而是「超越律法」,因為律法只要求「表面行為」,而不管內心的敗壞腐朽;但是聖靈掌權要求的是,從人心徹底更新改變,恢復與神的關係,寶血潔淨成為聖潔,然後由裏到外,真正的更新與改變。

 

4. 今天的回應
一般人看重的是「外表」,但是神看重的是「內心」。基督徒往往一不小心,就會隨從世俗的眼光,而不是基督的眼光。錯誤的價值觀是「笑貧不笑娼」,通常看不起「外在條件不好的人」,卻不在乎品格性情?神卻是相反,神所看重的,是一般人見不到的內心與需要。就像耶穌交往的朋友、耶穌服事的對象、耶穌揀選的門徒,或是耶穌公開責備的對象…,都跟一般人是相反的。我們與神眼光的認同還是反對,也可以考驗我們屬靈的生命,到底是屬神的,還是屬世界的!求聖靈幫助我們:「以基督的心為心、愛神所愛、恨神所惡、想神所想、言神所言、行神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