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 31:1~9
31:1 利慕伊勒王的言語,是他母親教訓他的真言。
31:2 我的兒啊,我腹中生的兒啊,我許願得的兒啊!我當怎樣教訓你呢?
31:3 不要將你的精力給婦女;也不要有敗壞君王的行為。
31:4 利慕伊勒啊,君王喝酒,君王喝酒不相宜;王子說濃酒在那裏也不相宜;
31:5 恐怕喝了就忘記律例,顛倒一切困苦人的是非。
31:6 可以把濃酒給將亡的人喝,把清酒給苦心的人喝,
31:7 讓他喝了,就忘記他的貧窮,不再記念他的苦楚。
31:8 你當為啞巴(或譯:不能自辯的)開口,為一切孤獨的伸冤。
31:9 你當開口按公義判斷,為困苦和窮乏的辨屈。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箴 31:8 你當為啞巴(或譯:不能自辯的)開口,為一切孤獨的伸冤。
31:9 你當開口按公義判斷,為困苦和窮乏的辨屈。

 

3. 默想分享
經文背景:本章主題是「母親的訓誨」,與箴言1~9章「父親的訓誨」(1:8)首尾對應。在教養兒女的事情上,父親和母親的角色互補、不可或缺;只要是「從上頭來的智慧」,父親和母親的訓誨是相輔相成的。 v1「利慕伊勒」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屬於神」,以色列歷史上並沒有叫「利慕伊勒」的王,可能是所羅門王的母親拔示巴對他的昵稱。由於v2~4原文的一些詞彙與外來語同源,「利慕伊勒王」也可能是一位歸信神的外邦君王。──《聖經綜合解讀》

(1)一國之君其實已經是萬人之上了,如今還有誰能夠「勸戒」他呢?顯然神仍然能夠透過有智慧的父母,代表天父用神的智慧來「教訓你」(v2)不要說「君王」,其實現代人崇尚自我中心,想要聽勸都是一件「又大又難」的事了。如果父母不能代表神用智慧來勸戒,我們真的需要讀聖經來聽從神話語的「教訓」,免得我們因為愚蒙而滅亡。如果我們身邊還有良朋益友願意「在主裏」勸戒我們,那是一件何等有福的事,就如我妻子一樣,用神的話語提醒我,在家教會中就幫助我進入神的保護與遮蓋。

v2~3這位母親顯然有神的智慧,知道兒子已經成為君王,要什麼有什麼:權勢、金錢、地位、女人…,樣樣都不缺。但如果這些豐盛如果沒有神同在與保護,就會君王成為最危險的破口,因為神賜人一切的豐盛,都不是為了自己,而是要成為「忠心良善的管家」。如果這些豐盛帶來「心高氣傲」,或是「放縱情慾」,甚至「貪得無厭」,那麼一切祝福都成為曇花一現,又成為「審判人的理由」。因此母親苦口婆心「教訓兒子」:
一、不要將你的精力給婦女(v3)
二、也不要有敗壞君王的行為(v3)
三、不要因酒誤事(v4~5)雖然經文是說:「君王喝酒不相宜;王子說濃酒在那裏也不相宜。」但重點是v5「恐怕喝了就忘記律例,顛倒一切困苦人的是非。」喝酒需要操練「節制」的果子,不要落入「放縱酗酒」,才是真智慧。記得君王需要「謹守律例」,又要行公義為「一切困苦人伸冤」,方合君王的體統。

(2)v6~7「可以把濃酒給將亡的人喝,把清酒給苦心的人喝,讓他喝了,就忘記他的貧窮,不再記念他的苦楚。」《SDA聖經注釋》──「古代不具備現代醫生所擁有的麻醉知識。他們只能用各種酒和麻醉性藥草飲料,來緩解致命疾病的痛苦。在基督的時代,要向被釘十字架的人提供醋和膽汁混合飲料,我們的主拒絕喝這種飲料,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抵抗撒但的試探,保持對的堅定信心。」《箴言雷氏研讀本》──「這兩節不是寬恕醉酒的行徑,而是指出古時酒精的藥用。」

v8~9 母親提醒一個君王當行之事—「你當為啞巴(或譯:不能自辯的)開口,為一切孤獨的伸冤。你當開口按公義判斷,為困苦和窮乏的辨屈。」我想這位母親所提到的,為這些「沒有能力自救、弱勢、困苦、窮乏的人」—「開口、伸冤、按公義判斷、辨屈」,大概是掌權者最不在乎,又最不願意做的事。因為服事這群弱勢的人,不但「吃力不討好」,而且還「撈不到油水」,得不到好處,又有誰願意辛苦服事這些「不起眼的人」?以色列的君王經常被神審判,就是他們忽略了這群應當照顧的弱勢與軟弱無能的人。甚至有些惡王不但不照顧弱勢,甚至透過「欺壓弱勢貧窮」來擴張自己的私慾的,罪加一等。

世俗屬肉體的智慧,就是做任何事都要期待從對方得到「報酬」,最好是錢、是掌聲、是名利、是地位…。但是神的話語(屬神的真智慧),神賜給世人一切的權柄,就是當擁有這些權力與資源,都不是為了「滿足自我中心」,而是替神照顧弱勢,按公義伸冤,救濟急難貧困的。智慧就是明白神的心意,不是為了個人圖利,而是願意謙卑甘心成為神的僕人,為神而做,就必領受從神而來的報答與賞賜。我們究竟要得人的心?還是要得神的喜悅呢?

 

4. 今天的回應
想想一般的父母,也包括我們在內,經常關心兒女,就是關心這世上的「成功、機會、發展」,卻不如這位「利慕伊勒王」的母親,她關心的兒子的「屬靈生命」,是否行在神的旨意中,是否能夠勝過肉體老我,是否對神忠心良善?在神面前反省,更多要為女兒禱告,「先求神的國與神的義」,追求「以神為中心」的生活方式,不是得人的掌聲,而是「討神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