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 30:15~33
30:15 螞蟥有兩個女兒,常說:給呀,給呀!有三樣不知足的,連不說「夠的」共有四樣:
30:16 就是陰間和石胎,浸水不足的地,並火。
30:17 戲笑父親、藐視而不聽從母親的,他的眼睛必為穀中的烏鴉啄出來,為鷹雛所吃。
30:18 我所測不透的奇妙有三樣,連我所不知道的共有四樣:
30:19 就是鷹在空中飛的道;蛇在磐石上爬的道;船在海中行的道;男與女交合的道。
30:20 淫婦的道也是這樣:她吃了,把嘴一擦就說:我沒有行惡。
30:21 使地震動的有三樣,連地擔不起的共有四樣:
30:22 就是僕人作王;愚頑人吃飽;
30:23 醜惡的女子出嫁;婢女接續主母。
30:24 地上有四樣小物,卻甚聰明:
30:25 螞蟻是無力之類,卻在夏天預備糧食。
30:26 沙番是軟弱之類,卻在磐石中造房。
30:27 蝗蟲沒有君王,卻分隊而出。
30:28 守宮用爪抓牆,卻住在王宮。
30:29 步行威武的有三樣,連行走威武的共有四樣:
30:30 就是獅子─乃百獸中最為猛烈、無所躲避的,
30:31 獵狗,公山羊,和無人能敵的君王。
30:32 你若行事愚頑,自高自傲,或是懷了惡念,就當用手摀口。
30:33 搖牛奶必成奶油;扭鼻子必出血。照樣,激動怒氣必起爭端。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箴 30:25 螞蟻是無力之類,卻在夏天預備糧食。
30:26 沙番是軟弱之類,卻在磐石中造房。
30:27 蝗蟲沒有君王,卻分隊而出。
30:28 守宮用爪抓牆,卻住在王宮。
3. 默想分享
(1)在箴30章中,我們看見亞古珥擅於觀察,使用各種大自然的現象或是一般人能夠明白的比喻,來教導世人「智慧」的功課。v15~16藉由5種東西來形容人心貪婪與永無止盡的慾望:螞蟥的兩個女兒、陰間和石胎,浸水不足的地,並火—
一、「螞蟥」(v15),指吸人畜之血的水蛭,比喻人的過度欲望。「兩個女兒」可能指螞蟥頭尾兩端的兩個吸盤,一個用來抓住寄主,一個用來吸血。—《聖經綜合解讀》
二、陰間:就像是「無底坑」一樣,吞吃罪人的靈魂,卻永不滿足。
三、石胎:指不能懷孕的女人,渴望生育,但卻得不到滿足。
四、浸水不足的地渴:渴望水,但卻得不著滿足。
五、火:特點是吞噬一切可燃之物,不知何時滿足。
v17這是一種很殘酷的說法,強調那些嘲笑父親、藐視母親的人,必受重罰:「為穀中的烏鴉啄出來,為鷹雛所吃」,指死得悲慘、沒被埋葬,結果被飛鳥從大地徹底清除。其實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那些不肯聽從天父之話語而悔改的人,下場極其悲慘。當然我們可以逃避這樣的命運,就是選擇聽從悔改,又何必硬心受禍?
v18~20亞古珥又列舉了4件叫人「測不透」之事,來顯出神創造可畏,令人難以測透。—參《聖經綜合解讀》
一、「鷹在空中飛的道」既是指鷹飛行的毫無痕跡,也是指鷹在空中翱翔的能力。
二、「蛇在磐石上爬的道」,既是指蛇在磐石上的活動毫無痕跡,也是指蛇沒有腳、卻能快速爬行的能力。
三、「船在海中行的道」,原文是「船在深海中行的道」,既是指船在海中的航線毫無痕跡,也是指神給人以智慧在大海深處航行的能力。
四、「男與女交合的道」,原文是「男人和處女的道」(英文ESV譯本),指神所造的浪漫愛情之奇妙,雖然人看不見愛情,但卻令人嚮往。
這些「道」,原文的意思是「道路、行為、做事的方式」,是個雙關語。v19是四種神創造的可畏之道,令人難以測透。人在神面前應當心存謙卑,因為我們在神面前是如此渺小無知,不要因無知而自以為是,驕傲自大。
v20「淫婦的道也是這樣」,意思是淫婦的罪行也同樣「測不透」。淫婦所做的事也是不留痕跡,並不覺得自己「行惡」,或覺得罪惡無所謂,「把嘴一擦就說:我沒有行惡。」在一個敗壞的世代,淫亂者把滿足情欲當作滿足食欲一樣自然,認為自己心地善良,既沒有使用暴力、也沒有影響社會,全社會不但應當包容、而且應該效法他們。他們和淫婦一樣不覺得自己「行惡」,一點也不認為自己所做的正在摧毀家庭和社會的根基。
(2)v21~24亞古珥列出4件敗壞社會的現象—「使地震動」、「連地擔不起」,代表社會秩序的分崩離析。—參《聖經綜合解讀》
一、「僕人作王」:指臣僕篡奪王位,沒有成熟生命承擔的人站在不該站的權勢位置上,帶來的不是秩序與生命,卻是混亂與敗壞。
二、「愚頑人吃飽」:指愚昧人佔據了高位,掌握了大權,結果整個社會都要承擔愚昧的後果。
三、「醜惡的女子出嫁」:可譯為「令人憎惡的女子出嫁」。當一個「令人憎惡的女子」如果成了家庭的女主人,這個家庭就岌岌可危,因為「智慧婦人建立家室;愚妄婦人親手拆毀」(14:1)。
四、「婢女接續主母」:指「婢女」運用心機竊取了男主人的歡心,趕走了女主人,毀滅了一個家庭。
v24~28作者又列舉了4種生物,共同特點是「小」,但「卻甚聰明」(v24),都能按照神所賜的智慧彌補自己的弱點,在自然秩序中和諧共存。而按著神的形象被造的人,豈不更應當用真智慧來彌補自己的軟弱嗎?—參《聖經綜合解讀》
一、「螞蟻是無力之類」:卻知道用積少成多、提前準備來彌補力量的不足,「在夏天預備糧食」(v25)。人也應當從螞蟻學到智慧,知道自己的「無力」,學會齊心協力、居安思危。
二、「沙番是軟弱之類」:無法抵擋捕獵者,但「卻在磐石中造房」,用安全的藏身之處來彌補不足。人也應當從沙番學到智慧,知道自己的「軟弱」,以神為自己的磐石。
三、「蝗蟲沒有君王」:但卻能順著神所賜本能的管理,倚靠團隊、「分隊而出」(v27),規模之大超乎想像。人也應當從蝗蟲學到智慧,以神為「君王」、弟兄和睦同居,而不是互相爭鬥。
四、「守宮用爪抓牆」:指壁虎利用腳趾上的吸盤游走於牆上,但卻有智慧「住在王宮」(v28),在結構錯綜複雜的王宮裡進出自如。因此,人雖然弱小如壁虎,是惡人和淫婦一心想要抓住的物件,如果他小心謹慎、順從神所賜的智慧,同樣也可以應對自如。
v29~31作者列出4種生物,共同點是「腳步威武」。按著神的形象被造的人,若是敬畏神、活出真智慧,也能走出得勝的威武樣式,不必懼怕任何人,因為神必「指引他的腳步」(16:9),「祂必保守你的腳不陷入網羅」(3:26)。—參《聖經綜合解讀》
一、「獅子」:強調其無畏的氣概。
二、「獵狗」:可譯為「昂首闊步的公雞」(英文ESV譯本),指公雞在母雞群中游走(七十士譯本)。
三、「公山羊」:指在羊群前面領路的公山羊(七十士譯本)。
四、「無人能敵的君王」(v31),原文是「有整排士兵的君王」(和合本修訂版)。
v32~33是亞古珥的結論。「用手捂口」,指立刻停止愚昧的行為和所懷的「惡念」。人若受到「惡念」的試探,並不是罪;但順從「惡念」,「行事愚頑,自高自傲」,就成了罪。所以馬丁·路德說:「你無法避免鳥從你的頭頂飛過,但你可以不讓鳥在你的頭髮裡築巢。「搖牛奶」(v33),是把酪漿放在羊皮袋裡,搖晃一個小時,可以使奶油從酪漿中分離出來。「搖牛奶必成奶油;扭鼻子必出血」,是比喻凡事都有後果,所以「照樣,激動怒氣必起爭端」。智慧人「不要自欺」,因為相信「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許多受過高等教育、「自以為有智慧的人,明明能看出這麼多,還能教導人,為什麼我們自己還在激動怒氣?知道會起爭端,為什麼不能快快的停止?從這些小的事情、動物界的現象,我們又瞭解;瞭解了,卻不能謙卑的(甚至從動物身上)來學習,那我們真是很羞恥;在審判的時候,也無話可講。—參《聖經綜合解讀》與《康來昌牧師解經》
4. 今天的回應
感謝主,神創造宇宙萬物,人看著這一切卻是「有眼不能看、有耳不能聽、有心不能想」,因為「視而不見、聽而未聞」—「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迷」。亞古珥雖然自己謙卑承認在神面前的無知,卻因為渴慕尋求,卻有「大智慧」,能夠從觀察大自然與受造之物,探索上帝創造的偉大,更重要學習如何待人處事、安身立命、思想言語行為,活出有神掌權的真智慧、蒙福人生。我自己很羡慕能夠如此「觀察萬物、體察人生」、「萬物處處見神恩」的生活式信仰,信仰不再侷限在「教堂」與「聖經」,而是活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這才是真智慧,才是蒙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