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 25:1~13
25:1 以下也是所羅門的箴言,是猶大王希西家的人所謄錄的。
25:2 將事隱祕乃 神的榮耀;將事察清乃君王的榮耀。
25:3 天之高,地之厚,君王之心也測不透。
25:4 除去銀子的渣滓就有銀子出來,銀匠能以做器皿。
25:5 除去王面前的惡人,國位就靠公義堅立。
25:6 不要在王面前妄自尊大;不要在大人的位上站立。
25:7 寧可有人說:請你上來,強如在你覲見的王子面前叫你退下。
25:8 不要冒失出去與人爭競,免得至終被他羞辱,你就不知道怎樣行了。
25:9 你與鄰舍爭訟,要與他一人辯論,不可洩漏人的密事,
25:10 恐怕聽見的人罵你,你的臭名就難以脫離。
25:11 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裏。
25:12 智慧人的勸戒,在順從的人耳中,好像金耳環和精金的妝飾。
25:13 忠信的使者叫差他的人心裏舒暢,就如在收割時有冰雪的涼氣。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箴 25:2 將事隱祕乃 神的榮耀;將事察清乃君王的榮耀。
25:4 除去銀子的渣滓就有銀子出來,銀匠能以做器皿。
25:11 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裏。
3. 默想分享
箴言從25:1~29:27是猶大王希西家派人編撰的「所羅門的箴言」(v1)。希西家作王的時候,有一個屬靈的大復興,就是希西家帶領以色列人,消極的就是把那些偶像通通都消除,積極的就是恢復獻祭、恢復守節期、恢復從大衛以來這些上帝的規定。另外我們從箴言這裡來看,希西家也恢復了所羅門智慧的話語。
(1)v2「將事隱祕乃 神的榮耀;將事察清乃君王的榮耀。」康來昌牧師:「『將事隱祕』看字面好像上帝故意要表示天威難測,不是這個意思;其實『將事隱祕乃神的榮耀』意思就是說神的作為神如果不啟示人;神的榮耀高超、無比智慧的作為,如果祂不特別來啟示人、告訴人,人根本不知道。其實神不是故意要隱藏什麼事情,因為人的罪惡、墮落、愚蠢、渺小,本來我們就應該看神的每一件事都不懂,不懂的原因就是祂太偉大、我們太渺小。神本來就有無限的榮耀、智慧,祂所做的事我們根本不懂。本來就是這樣。……,這很寶貴,要讓神的兒女(包括先知、包括好像很懂的人)發現:原來我也不懂。所以如果有弟兄姊妹問我們聖經問題,我們完全不懂,我覺得這是很好的事情,表示是我們跟他們一樣;如果不是神幫助我們,我們根本不會懂的、我們都不懂。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神不是故意藏事情,而就是告訴我們:神太偉大、我們太渺小;我們就應該有這樣的認識:神太偉大,我們什麼都不懂,要去求告祂的。
顛倒過來,『將事察清乃君王的榮耀』神很偉大,所以我們不懂祂;而君王的特點是把事情察清。這照字面來講我們也能瞭解,因為君王就像所羅門一樣,那個孩子到底是哪一個妓女的小孩?他能把事情察清楚。這個是君王的榮耀,因為君王有領導能力,能判斷是非;或像腓立比書第一章的:讓我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知道能分別善惡、做好的選擇。不只是君王,我想一個領導者(包括在公司的領導者),就是知道用哪些人查清楚、做哪些事情,這是他的榮耀、他有這樣的智慧。這樣的智慧怎麼會有?我們又想到最聰明的君王就是所羅門他有的智慧,就是向上帝那裡求得到的。如果上帝太偉大、祂的事都是隱密的、如果我們要把祂弄清楚,除了承認自己實在笨得不得了,求主給智慧,還有什麼辦法?當然得了智慧不要又沒有智慧:後來又去拜那些嬪妃帶來的偶像。……,我想有兩個能把事情察清的人,除了所羅門,一個就是保羅,神叫他能把神那測不透的奧秘和豐富講清楚,讓神得榮耀、人能明白。」
v3因為「君王的心在神手中,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指神賜給君王行使權柄的特殊智慧,「王的嘴中有神語,審判之時,他的口必不差錯」(16:10)。新約的信徒也是如此,「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卻沒有一人能看透了他」(林前2:15)。真智慧是在地上學習「將事察清」,與主「一同作王」(提後2:12),將來與基督一起作王到永遠(啟20:4、6)。—參《聖經綜合解讀》
(2)v4~5神將國位賜給君王,並不是任憑人隨心所欲,而是任命君王在地上成為神權柄的器皿與代表。因此君王最重要的事是要「彰顯神的公義」,如此—「國位就靠公義堅立」(v5),我們在舊約歷史中也見證了神的真理。公義的敵人,就是「王面前的惡人」,若不除去,將使君王是非不明。同樣地,也可以應用在我們個人的屬靈生命中,若是老我的渣滓不能被煉淨除去,我們就必定活在罪惡之中,唯有神用管教的杖煉淨使人悔改,我們才能夠從「因信稱義」入門,並持續活出「公義的生命果子」。
v6~7強調謙卑不妄自尊大。
v8~10神的兒女不要輕率與人爭訟,要先釐清自己的立場是否合乎真理,以免自取羞辱(v8)若有必要非要爭訟,應當只和當事人進行議論,千萬不要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轉向他人洩漏密事,而因此犧牲他人的隱私或名聲。(v9)免得自己受到責備,而徒增臭名(v10)
v11~12康牧師:「這幾句話都在講到『講話』包括勸人、提醒人,也包括爭辯;爭辯也可以是像一個金蘋果放在銀網子裡,說得很恰當。就像耶穌跟法利賽人、猶太人的那些對話,常常就是這樣,非常恰當、合宜;也不是故意惡毒,但把別人的錯誤、把真理講出來;那是非常合宜的,因為你講得好。……,可是,話講得好,有非常大的可能就是聽的人不好好聽。所以前面說『你要好好的講』,v12講『你要好好的聽』。若不好好聽,聖經上怎麼講?就是不要把聖物給狗、不要把珍珠扔在豬的前面。似乎我們比較忽略這些,但聖經的確是這樣提醒:不是要一直去講,甚至真理也不是要一直去講;他不聽,耶穌說就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到下一家去。當然這些我們在應用時要靈活,不是說只講一次。有些人是不聽的,不聽,你在恰當的時候也許就不要講了。」
v13忠信的使者懂得主人的心意,總是設法使主人精神舒暢;就像在收割的時候,炎陽下的冰水令主人心情愉快。基督徒是被神差遣的使者,口裏當說有智慧的言語,並傳講有生命力的福音。—參《活潑的生命》
4. 今天的回應
講話最簡單,因為每個人天天都在不斷的講話;講話也最難,因為大多數人講的話多半言不及義,沒多少養份,甚至還經常從老我裏面吐出許多的苦水,去污穢眾人。老我的言談,尤其在夫妻之間其實最頻繁也最多,也難怪家庭問題如此之多。其實箴言也常說若是話語無益,能夠學習安靜也算是智慧人。話語經常是內心的鏡子與流露,求神使我們成為「和平之子」,總是能使人與神、與人和好。和好並不是指「濫好人」,而是「心意更新而變化」,越來越有屬神的性情與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