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羅西書 4:10~18
4:10 與我一同坐監的亞里達古問你們安。巴拿巴的表弟馬可也問你們安。(說到這馬可,你們已經受了吩咐;他若到了你們那裏,你們就接待他。)
4:11 耶數又稱為猶士都,也問你們安。奉割禮的人中,只有這三個人是為 神的國與我一同做工的,也是叫我心裏得安慰的。
4:12 有你們那裏的人,作基督耶穌僕人的以巴弗問你們安。他在禱告之間,常為你們竭力地祈求,願你們在 神一切的旨意上得以完全,信心充足,能站立得穩。
4:13 他為你們和老底嘉並希拉坡里的弟兄多多地勞苦,這是我可以給他作見證的。
4:14 所親愛的醫生路加和底馬問你們安。
4:15 請問老底嘉的弟兄和寧法,並她家裏的教會安。
4:16 你們念了這書信,便交給老底嘉的教會,叫他們也念;你們也要念從老底嘉來的書信。
4:17 要對亞基布說:「務要謹慎,盡你從主所受的職分。」
4:18 我-保羅親筆問你們安。你們要記念我的捆鎖。願恩惠常與你們同在!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西 4:12 有你們那裏的人,作基督耶穌僕人的以巴弗問你們安。他在禱告之間,常為你們竭力地祈求,願你們在 神一切的旨意上得以完全,信心充足,能站立得穩。
4:18 我-保羅親筆問你們安。你們要記念我的捆鎖。願恩惠常與你們同在!

 

3. 默想分享
(1)我們看見保羅的教會觀是國度觀的,教會不是屬於某個人的,甚至也不是屬於牧者的,因為牧者也是神的僕人,要把人帶到神的面前,主必興旺,我必衰微。不管到那裏,保羅總是團隊事奉,每位同工都能在不同的恩賜中配搭服事,而且是服事神國度中的各教會,隨走隨傳。在各城市中的區域教會,也不會因為「這是我的教會」就拒絕使徒團隊們的服事,而是經過查驗分辨之後,接納神僕人的服事。看起來,保羅使徒的權柄是直接從神而來,傳講神話語的權柄甚至大過當地的牧者,因為他所傳講的是純正福音的真理與基督的奧秘,要建造、監督,甚至責備教會要行在神的旨意中不偏左右。保羅的書信,除了給歌羅西城裏的教會之外,也要他們繼續傳給老底嘉的教會。教會在國度中是合一的,是往來的,在神的真道上合而為一,不受人或宗派的框架轄制變成「鎖教會(鎖國)」與他人不相往來。信徒不是一個教會的財產,只要是在神的國度與合乎真理的教導裏,我們應該與各地的弟兄姊妹有交流、互通、往來,甚至要成為團隊去祝福其他的教會,或在未信者當中完成大使命。

保羅不但胸懷各處在神國度裏的教會,也充滿聖靈啟示的智慧與真理,更難得可貴的,是他看重每一位在主裏忠心配搭的同工。在其他書信中,保羅一樣不厭其煩的提名問候,或是代同工名字問候教會。人名是有溫度的,教會不要只是在乎冷冰冰的「人數數字」,更應該看重每一個人的名字,名字是有位格的,是有溫度的。教會不應該淪為業績競賽的企業,而是看重每一個有血有淚有位格的個人。

(2)保羅寫歌羅西書 的時候正是被囚坐監,所以這信是託付忠心的推基古帶給他們的。同去的有阿尼西母,在腓利門書中我們知道他原來是腓利門的奴隸,在逃跑的過程中保羅帶他信了主,勸他繼續回到主人那裏服事。我們不知道後來主人的反應如何,但是阿尼西母悔改與回歸都是印證他的悔改得救是很美的見證。陪保羅在監獄中的有亞里達古與馬可。這馬可在保羅第一次旅行佈道中曾經一起同行,後來因為某些原因離開保羅而分裂,感謝主過了12多年之後二人和好一起同工,馬可後來還寫了馬可福音。v12問候的人中以巴弗不但問候,而且迫切為教會禱告:「常為你們竭力地祈求,願你們在 神一切的旨意上得以完全,信心充足,能站立得穩。」這是我們為教會禱告的榜樣:竭力禱告,祈求上帝保守教會「在神的旨意上得以完全、信心充足、站立得穩」。教會是耶穌用寶血重價贖回的群體,肩負福音的大使命,更重要的是教會要竭力遵行神的旨意,而不是單顧自己的事。以巴弗的禱告,是我們很重要的榜樣與提醒。

v14提到底馬,這是一個叫人難過的名字。康來昌牧師:「腓利門書24節也提到這人,但最後保羅在提後4:10提到他時,他是一個永遠蒙羞的人,『因為底馬貪愛現今的世界,就離棄我』 。底馬(若這底馬就是那底馬的話)有點像猶大,有很好的見證但不能持一而終。」 v15 「請問老底嘉的弟兄和寧法,並她家裏的教會安。」我們再一次看到教會是「在家裏的教會」,這其實是初代教會的常態,就像今天的中國大陸一樣,許多信徒的家庭就是教會,使信仰更容易落實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之中。今天的教會需要避免變成企業化或宗教組織化,而是與信徒的家庭職場結合,信仰應該要活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之中。

 

4. 今天的回應
昨天受邀去外縣市探訪一位軍中學弟的外婆與表妹,陪他們吃飯,後開車載他們出去走走。這整個家族中只有學弟一個人信主,但是他花了很多時間在陪伴家人,為家人禱告。在這比較鄉村的地區,雖然家人還沒信主,但深刻體會到人心的熱絡與善良,禱告求神應許一人得救,全家得救,這整個家族都要一個個經歷神與信主。

已經很多年體會到,如今在台灣的都市中越來越難做「家教會」了,因為都市中有很多人的家庭是破碎的,或是分離的,或是貌合神離的,許多人只顧自己,就算一個人信主,也不會覺得有責任要引導家人得救,或是在家庭中沒有什麼影響力,而是想盡辦法把責任丟給教會而已。不像鄉村的家族,家人關係緊密,一個人信主,只要肯花時間付代價,遲早都能帶領家人一個一個經歷神。我們目前幾位全家得救的見證,都是因為某位姊妹在家庭中有影響力,信主後開始為家人禱告,在幾年內一個個關懷禱告傳福音,後來全家得救信主的。我想到曾為某位姊妹禱告,我提到一個感動:「一個人對別人的影響力,來自於被別人『信任』的程度。」能被信任才會有影響力,信任越大影響力就越大。許多人影響力不夠,或許跟能被信任的程度也有關係。求主興起基督徒在家族中成為「能被信任與有影響力的關鍵人物」,願意委身在陪伴家人、為家人禱告、引導家人經歷神與相信神的使命。傳福音不能急,可能需要多年的經營,因為需要聖靈動工與個人自由意志的決定,但是願意禱告與負責任,都是成功的關鍵條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