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 22:17~29
22:17 你須側耳聽受智慧人的言語,留心領會我的知識。
22:18 你若心中存記,嘴上咬定,這便為美。
22:19 我今日以此特特指教你,為要使你倚靠耶和華。
22:20 謀略和知識的美事,我豈沒有寫給你嗎?
22:21 要使你知道真言的實理,你好將真言回覆那打發你來的人。
22:22 貧窮人,你不可因他貧窮就搶奪他的物,也不可在城門口欺壓困苦人;
22:23 因耶和華必為他辨屈;搶奪他的,耶和華必奪取那人的命。
22:24 好生氣的人,不可與他結交;暴怒的人,不可與他來往;
22:25 恐怕你效法他的行為,自己就陷在網羅裏。
22:26 不要與人擊掌,不要為欠債的作保。
22:27 你若沒有甚麼償還,何必使人奪去你睡臥的床呢?
22:28 你先祖所立的地界,你不可挪移。
22:29 你看見辦事殷勤的人嗎?他必站在君王面前,必不站在下賤人面前。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箴 22:17 你須側耳聽受智慧人的言語,留心領會我的知識。
22:18 你若心中存記,嘴上咬定,這便為美。
22:19 我今日以此特特指教你,為要使你倚靠耶和華。
3. 默想分享
(1)v17~21這段的註解,引用《活潑的生命》:「箴言可分為幾個部分,是由不同的人將訓詞與格言彙編而成的書卷。本段落(22:17~24:34),記錄的是『謀略和知識的美事』(v20)。這段箴言的實用價值超過了時空及文化的界限,勸勉人要將智慧的教誨牢記於心,口中隨時反覆背誦,使人認識神和祂的屬性,以致能信靠及敬拜祂。我們要將改變生命的真理分享出去,因為耶穌就是真智慧和真理。教會要堅立於真理,就要有明白智慧和知識話語的人,以成熟的生命謙虛地教導眾人(羅15:14;西3:16)。基督徒當以謙卑和愛,分享自己所領受的話語,並要彼此勸戒。」
v19「我今日以此特特指教你,為要使你倚靠耶和華。」這節經文我認為是整本箴言書最重要的話了,就和「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一樣。箴言書並不是像其他文學經典或是道德倫理一樣,只是告訴我們許多人生的哲學與大道理,而是啟示我們有一位「創造天地萬物的主宰,又憑自己的屬性與旨意持續治理萬有」,我們唯有來認識祂、倚靠祂、連結於祂,才能獲得「真智慧」,得以在今生的世上生活中活出有價值有意義的生活方式來。許多人讀完箴言就繼續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以為讀過就懂了,唯有真智慧的人才明白,讀箴言只是「不斷持續倚靠耶和華」的開端而已。
(2)v22~29這段經文中提到了五種可能需要面對的人或情況,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因應「待人處事」的原則性教導:
一、貧窮人(弱勢族群):不可搶奪與欺壓,因為神必親自為他們辨屈與報復。(v22~23)
二、好生氣(易暴怒)的人:不可以他們結交來往,免得效法他們的行為,陷在網羅裏。(v24~25)
三、不為人作保,因為要先清楚自己有沒有償環的能力,免得失去產業。(v26~27)
四、不可挪移祖先地界(v28):這個誡命是因為在舊約時代,12支派的地界都是「是先人所定的」(申19:14),但其實是神管理著每一個拈鬮人的手,通過拈鬮決定了地界。人擁有的只是神所賜的使用權,所以不可自行改變「神所賜你承受為業之地」(申19:14),只可以由子孫繼承,不可以永久轉讓、買賣。因此,「不可挪移」地界,就是承認神的權柄、承認神是應許之地的真正主人,挪移地界的人必要承受神的忿怒(申27:17)。…,「倚靠耶和華」(v19),不是相信神必開路,所以得隴望蜀,這山望著那山高;而是安心接受和享用神所賜的產業,「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4:10)。— 參《聖經綜合解讀》
五、要殷勤辦事(v29):因為「他必站在君王面前,必不站在下賤人面前。」這是指殷勤之人會受到提拔與重用。
4. 今天的回應
雖然箴言書中有許多「待人處事」的教導與準則,能使我們在世上生活活在神設立祝福的律例之中,但這並不是聖經最終極的目標—只是希望我們有一個成功的人生而已。如果這樣,那又和四書五經、傳統文化有什麼區別?所以箴言書的源頭,是從「敬畏耶和華」為開端的;而整個過程,又必須是幫助我們—持續倚靠神,與神同行:「我今日以此特特指教你,為要使你倚靠耶和華。」(v19),使我們過一個「榮神益人」的生活方式,將一切榮耀歸予神!因為「離了神,我們不能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