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 7:12~17
7:12 撒母耳將一塊石頭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間,給石頭起名叫以便以謝,說:「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
7:13 從此,非利士人就被制伏,不敢再入以色列人的境內。撒母耳作士師的時候,耶和華的手攻擊非利士人。
7:14 非利士人所取以色列人的城邑,從以革倫直到迦特,都歸以色列人了。屬這些城的四境,以色列人也從非利士人手下收回。那時以色列人與亞摩利人和好。
7:15 撒母耳平生作以色列的士師。
7:16 他每年巡行到伯特利、吉甲、米斯巴,在這幾處審判以色列人。
7:17 隨後回到拉瑪,因為他的家在那裏;也在那裏審判以色列人,且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撒上 7:12 撒母耳將一塊石頭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間,給石頭起名叫以便以謝,說:「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

 

3. 默想分享
(1)v12舊約以色列人當他們遇見神,或是經歷神的恩典時,經常會在那個地方「作記號」或是「取名」,來紀念神曾經幫助過他們。撒母耳將一塊石頭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間,給石頭起名叫「以便以謝」,「以便以謝」原文的直譯是「幫助之石」。其實早先我們在撒上4:1看見非利士人與以色列人作戰,以色列人把約櫃運到的集結地,也叫「以便以謝」,那地是在亞弗附近,與撒母耳立石的這地不同。那時以色列人所倚靠的是「約櫃」本身,他們以為約櫃能夠帶給他們勝利,卻沒想到經歷大敗。直到撒母耳帶領他們認罪、悔改、禁食、呼求耶和華,他們發現即使沒有約櫃了,反倒是神自己拯救了他們,解除了非利士人40年來的轄制(士13:1),使非利士人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敢再入以色列人的境內」(v13),但要等到大衛作王的時代才被完全征服。

v15「撒母耳平生作以色列的士師。」撒母耳不但是以色列人最後一位士師,同時他也身負先知與祭司的職分。v16「他每年巡行到伯特利、吉甲、米斯巴,在這幾處審判以色列人…」撒母耳忠心勞苦的成為以色列民「巡迴服事的士師」,在各地審判及治理以色列人,在君主政體興起之前,一人肩負起司法、宗教及軍事的重任。其實撒母耳清楚的知道,以色列民真正的安全、安定與發展,並不在於外面的軍事、政治、經濟…,首要關鍵是「人與神之間正確的關係」。先把生命的主權交給神管理,將屬靈的生命先與神對齊,在外面的家庭與國家,自然神也會保護、供應與治理。以色列民族只是一個縮影,因為全地都是神所造的,也是神所治理的,那裏有人把生命的主權轉移交託順服神,那裏就有神的治理、保護、供應與同在。重點不是「約櫃、宗教、儀式…」這些外面看得見的東西,而是「我們生命的主權」,是否肯謙卑降服在神的主權之下。

 

4. 今天的回應
今天我們看見二個「以便以謝」,前一個雖然他們把約櫃迎到此地,卻也是慘烈戰敗之處。以色列人其實心中沒有神,偏行己路,卻以自己為神的子民就可以享有「特權」,就是讓神為他們工作、爭戰、效力。他們不要神,但要「神的禮物與能力」,結果發現神並能被他們利用。其實這樣的事情發生了很多次,包括二次聖殿被拆毀,都是由神主導的,而不是仇敵有多麼厲害。

第二次的以便以謝,撒母耳帶領以色列人不再以自我為中心,而以神為中心,先從認罪離棄偶像、悔改禁食、禱告呼求開始。即使這時候沒有約櫃,卻有「神自己」。在撒母耳治理之下,他們開始學習與神和好,經歷了平安與得勝,這才是真理的「以便以謝」,靠的不是宗教,而是神自己。今天的經文也對我們今天的教會說話,重點不是外面的教堂、聚會的方式、人以為誇口的教材,或是某某名牧…,而是牧者要學像撒母耳一樣,真實的把百姓帶到「悔改與信靠順服」的屬靈道路上,與神修復關係,才會有真正的平安喜樂、安全與安定的日子。我個人從過去到處跑特會的日子中悔改,如今更多專注在家庭與生活中,推動每天默想聖經與一對一門徒訓練,結果這些年來也是我個人生命中最平安喜樂的一段日子。過去沈迷忙碌教會內部的服事,結果家庭與個人後來都出了許多的問題;如今在生活中與神平靜的生活與同行,神反而開了我更多講道、一對一門徒服事的門,而且是有果效,能建造生命的路。不要只是追求「神的禮物與能力」,而是單單追求「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