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書 8:1 ~ 8
8:1耶和華對我說:你取一個大牌,拿人所用的筆(或譯:人常用的字),寫上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罷斯(就是擄掠速臨、搶奪快到的意思)。
8:2我要用誠實的見證人,祭司烏利亞和耶比利家的兒子撒迦利亞記錄這事。
8:3我─以賽亞與妻子(原文是女先知)同室;他懷孕生子,耶和華就對我說:給他起名叫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罷斯;
8:4因為在這小孩子不曉得叫父叫母之先,大馬色的財寶和撒瑪利亞的擄物必在亞述王面前搬了去。
8:5耶和華又曉諭我說:
8:6這百姓既厭棄西羅亞緩流的水,喜悅利汛和利瑪利的兒子;
8:7因此,主必使大河翻騰的水猛然沖來,就是亞述王和他所有的威勢,必漫過一切的水道,漲過兩岸;
8:8必沖入猶大,漲溢氾濫,直到頸項。以馬內利啊,他展開翅膀,遍滿你的地。
1. 經文誦讀
2. 領受經文
賽 8:6 這百姓既厭棄西羅亞緩流的水,喜悅利汛和利瑪利的兒子。
3. 分享默想經文
經文背景:上帝要以賽亞先是拿大牌,寫下「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罷斯」,並請祭司記錄見證此事,後又要以賽亞給次子同樣取名「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罷斯」,來見證此事。這一句話是四個字的讀音,意思就是“擄掠速臨,搶奪快到”,指明以色列與亞蘭將很快就要被亞述擄掠,不能進攻猶大。這本來是安慰猶大的信息,但是由於猶大王亞哈斯不信,倚頼亞述王勝過倚靠耶和華,惹動上帝的怒氣,上帝要藉由亞哈斯王所投靠的亞述轉過來攻打猶大,勢不可擋,但是上帝會保留「餘民」,見證祂是「以馬內利」,與人同在的神。
(1)上帝與以色列設立舊約,約的內容就是「以色列要聽從、順服上帝的話、專心跟隨祂,上帝就必做他們的神,保守、搭救、供應他們一切的所需,裝備他們成為見證上帝的子民,在萬民中成為見證與祝福。」以色列一再毀約,上帝伸手管教、審判、在每一個世代存留「餘民」,繼續完成使命。直到新約,上帝則是改成與「所有願意接受耶穌基督救恩之人」訂立新約,約的內容仍然與舊約一樣:「他們要聽從、順服上帝的話、專心跟隨祂,上帝就必做他們的神,保守、搭救、供應他們一切的所需,裝備他們成為見證上帝的子民,在萬民中成為見證與祝福。」新約的子民,又被稱為「教會」,教會不是指房子,而是門徒的集合名詞,是有使命的團體,這使命就是興起萬民起來成為跟隨主的門徒。
聽話、順服、倚靠,是上帝對祂子民最基本,也是最嚴格的要求,因為這就是把上帝當作神最基本的要求。我們聽誰的?順服誰?倚靠誰?那個對象,就要成為我們的「神」。上帝不容許我們除祂以外,還有別神,還有其他的「偶像」,否則就是毀約,上帝一定會出手管教。因為我們被造,是為祂被造,是祂的子民、是祂的新婦、只能單單屬於上帝。這裏上帝告訴亞哈斯王,要聽上帝的話,上帝會保護他們免受列強的攻擊,但是亞哈斯寧可倚靠未來的敵人,也不肯倚靠上帝。上帝發怒,要以賽亞拿牌寫字,又為他的次子取名,見證上帝的話是真的,以色列王與亞蘭王必亡於亞述,但是猶大王要因不信而擔罪,亞述終必攻打猶大,但是「以馬內利」的上帝,一定會保留「餘民」的生命,繼續傳承見證上帝,祝福萬民的使命。
(2)聽話、順服、信靠,是上帝對立約者的基本,而且是嚴格的要求。當我們受洗的那一刻,我們承認自己不聽、不信、不從的罪,願意接受耶穌進到心裏赦免我們的罪,重新立約成為天父的兒女。我們受洗信主,立約的內容與整本聖經前後都是一樣的:「我們聽話、順服、信靠天父的話,天父便保護、看顧、裝備、使用我們承接見證與祝福萬民的使命。」但是今天許多無知的基督徒,甚至教會,卻把「新約」的內容改為「信徒要更多的聚會、課程、奉獻、服事…,上帝便要使我們在世成功、富足、長壽、健康、豐盛。」我個人同意我們應該聚會、奉獻、服事,也相信上帝樂於祝福一切的健康豐盛。但是這些,都不是我們信仰的「核心價值」,而是信仰過程中「可能會有」的「表面現象」,與「副加價值」。信仰的內容,在人一方面,就是用聽話、順服、信靠…來與上帝建立關係的。我們在心靈裏與上帝有關係,這才是重點。建立關係最重要的途徑,最重要的,就是「聽話、順服、信靠」。至於要一週聚會幾次?在那裏聚會?用什麼形式聚會?奉獻的用途?要跑壘包?要當小組長?這些都不是信仰中的「絕對真理」,而是「參考作法」,而是在跟隨上帝過程中,每個人都可能會有不同的狀況與過程,上帝會因材施教,個人性的引導。而不是用「軍隊化」、「律法化」 、「企業化」的統一「罐頭製造流程」,來取代上帝與人之間非常「活潑性的」、「個別性的」、「因材施教」的個人關係,當我們用統一管理來要求大家一致要如何與神建立關係時,我們等於是取代聖靈的地位,把人送進宗教的墳墓。
至於上帝對人的祝福,難道全部都一定同樣是「病得醫治」、「禱告有車位」、「工作賺大錢」、「在世上出人頭地、揚名立萬」、「兒女孝順、成績第一」…?我個人很希望說這些是上帝一定會給我們每一個基督徒的祝福,但事實上並不是如此。我們聽話、順服、信靠神,神一定會保守我們、看顧我們、訓練我們、裝備我們、承接使命。但是保守看顧祝福的內容與方式,老實說真正指的比較不是「外面環境」的事,比較多是我們心靈裏的平安、喜樂、活出信、望、愛、生命長大成熟、有能力成為他人的祝福與幫助…。至於上帝醫治我們的疾病、賜福我們的經濟…,這些全都是出於上帝的憐憫、恩典,我們當然可以追求,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一定得到醫治才算是見證?我想恐怕不一定。是不是每個人都一定工作都會「錢多事少離家近」才叫作祝福?我想也不是。是不是每個人都一定要站上世界舞台接受掌聲才是見證榮耀神?我想也不盡然。這些外面的「祝福」,都是神的憐憫、恩典,祂樂意賜予,但我們不能把這些當作與上帝建立關係的主要目的。這些甚至也有極大可能變成我們的軟弱、驕傲,甚至是犯罪的主因,因為這些一不小心就轉過來變成我們的神,我們倚靠的對象,我們追求的使命,反而叫我們因此墮落跌倒。上帝給人真正的祝福,都是以心靈裏能夠結出聖靈永恆的果子是最大的祝福。至於外在的環境,「每個人都不一定一樣」,「也都不一定會有這些」。要清楚,我們信任的對象主要是上帝本身,至於外面的環境,我們可以祈求,但是如果還沒有經歷,也不應該影響我們對上帝的「聽話、順服、信靠」,這才是正確的信仰光景。
以馬內利,不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而是出自神的憐憫、恩典,也是我們要渴慕追求的信仰核心。就算我們受洗、聚會、服事…,做足了「外面的律法」,都不會保證我們會持續的有「以馬內利,神的同在」,就像文士法利賽人的例子一樣。舊約的以馬內利,是特別保留要給「餘民」的,那一些真正心裏有上帝的人,願意聽話、順服、信靠神,讓神在人的心裏真正可以當神、當主、當王的人,以馬內利神的同在,將與這樣的人同在。信仰,是一件很清楚、明確的事,也是一件由心而發的事,千萬不要搞得太複雜了,不要走向彎彎曲曲旁門左道的宗教道路,隨時隨地轉向內心,在心裏親近上帝,然後在環境與人群中「活出上帝」。不要老是在環境的現象、人群的聚集裏面去找上帝,卻發現內心經常是空虛的。
4. 今天的回應
聽話、順服、信靠,這些全部都是QT主要的內容與目的。不每天接觸神的話,我們怎麼聽神的話?不願意每天回應神的話,我們怎麼順服神的話?不從神的話裏面得的力量與生命的活水?我們怎麼能夠信靠神的話勝過信靠環境與信靠人?聽話、順服、信靠,正是QT操練的終極目標。太多基督徒了,不去直接接觸神的話,卻願意接觸很多的「教材」、「網路資訊」、「牧師講章」、「屬靈書籍」,來取代讀聖經。寧可跑聚會、上課程、參加服事,取代每天順服神的聲音。寧可找牧師、找弟兄姊妹幫忙,勝過直接信靠神。本來有機會得到「一手的祝福」,如今我們卻都放棄「直接與上帝之間第一手的接觸與祝福」,轉向尋求第二、三手的資訊與祝福,甚至有可能「忙了大半天還是跟神沒有個人真實親密的關係」。昨天女兒騎車有點車禍受傷,又忙著母親的事,與處理台北的事,要是我以前,可能又要落入憂慮、壓抑、煩躁、逃避…。感謝主,每件事情該做的忠心去做,該禱告的就禱告完就交託。該工作工作,該休息休息,重點是把上帝一直帶在身邊勝過一切環境,而不是把環境與人帶在身邊取代神,每天的QT,給了我莫大的力量與支持,感謝主!